主页 > 养殖

水蛭的养殖技术知识(养殖水蛭需要什么技术)

奕雅诗 2022-01-17 04:24:02 0

水蛭的养殖技术:人工建造的饲养池池埂高1、8米,水深0.8到1米,宽3米,长度应根据饲养量而定,一般每亩水面可放养幼蛭6到10万条,种蛭可放20公斤左右;为便于水蛭栖息,池底可放些不规则石块或树枝;新开池需要投放一些牲畜粪水以培养浮游生物,调节水质和提高池底腐殖质含量。

宽体金线蛭学名牛蚂蟥,是水蛭中药用价值较高的品种,主用于提取具有抗凝血,溶解血栓作用的水蛭素,宽体金钱蛭体长大,肩平,略成纺锤形。成蛭体长6-13厘米,宽1.3-2厘大的体宽可达3.5厘米。背面通常为暗绿色,由5条由黄色和黑色两种斑纹相间形成的纵纹。侧面下端各有一条黄色纵带。腹部淡黄色,有许多不规则的暗绿色斑点。人工养殖水蛭是一项投资小见效快的项目,可以利用废弃的池塘或庭院养殖。

宽体金线蛭的养殖技术要点如下:

建池

选择排池方便、背风向阳处建池。一般池底宽3~5米,池口宽6-8米,池长50米以上,可依地势而定。池四周靠池壁用富含腐殖质的疏松沙质壤土建1米宽的平台,以便水蛭打洞产卵茧。中间为水面,平台高出水面10-20厘米。池子设进、排水口。池底可放些树枝,供水蛭栖息。一般要设1年生幼蛭池,2年生幼蛭池,3年生种蛭池,4年生种蛭池。池边要留草,池中种植水草,作为螺蚌的食物。每隔2米用瓦片正反相叠从池底直依至平台,1组2摞,供水蛭栖息及躲避高温强光。池上口斜竖防逃网,可选用孔较粗(约13目)的白色尼龙纱网。池中适当投入腐熟的畜禽粪肥,一 般每亩水面投人200千克,中后期酌情投施,原则是少量多次。

蛭种投放

选择健壮粗大、活泼好动、用手触动即迅速缩为一团的3年以上的成蛭作为种蛭,体重18-20克, 每亩放种蛭30千克。一般繁殖两个季节即应将种蛭淘汰。种蛭投放前用8- 10毫克/升的漂白粉溶液浸洗消毒,气温10℃ -15℃时浸20~30分钟,气温16℃~ 20℃时浸15 -20分钟。池水用优氯净或强氯精消毒,3天后放入种蛭。种蛭宜在4月上中旬投放。

饲料投喂

宽体金线蛭主要吸食田螺、河蚌等水生动物的体液。田螺第一次按种蛭重量的2-3倍投放,养殖中期和后期每亩各投入200-300千克;河蚱一次性投入,中小型池每亩投入60~80千克。

水质调节

水温宜保持在15℃-30℃,水温10℃以下宽体金线蛭便停止摄食,水温过高会影响生长。7-8月份注意适当换水,一般7-10天换水1次。池水透明度小于25厘来时,应立即换水;及时清理已死亡漂浮在水面的螺蚌,以减轻水体污染。

产卵茧与孵化期管理

宽体金线蛭产卵茧期应保持安静,不要惊动正在产卵茧的成蛭,以免出现空卵茧。孵化期间,尽量避免在养蛭平台上走动,以免踩破卵茧。平台要保持湿润,可覆盖1层水草。下雨时好通溢水口,水面不能浸过平台。幼蛭孵出3天内主要靠卵黄维出生活,3天后即可采食。

分池

一般在7 月上旬分池,即将已繁殖的种蛭移到种蛭池中,便于分类管理。宽体金钱蛭饲养密度一般掌握在每平方米 50 ~70条,有条件者可进行流水养殖,密度可掌握在每平方米100~150条,但要分次多量投入田螺。

采收

一年可采收两次。第一次安排在6月中下旬,将已繁殖两季的种蛭捞出加工出售。第二次安排在10月中下旬,可捕捞一部分早春放养的宽体金钱蛭,但大部分宜在第二年捕捞。捕捞时,先排一部分水,然后用网捞起,也可在夜间用捞网捕捞。水蛭全部捕捞后要清池。

(1)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9015743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