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百科

蛇的寿命一般多少年(世界上寿命最长的蛇活了多久)

过圣杰 2022-04-27 21:22:52 0

一般来说,小型蛇类寿命为2-5年,中型蛇类寿命为5-12年,大型蛇的寿命要更长,可以达到10-20年。像蟒蛇这种体型巨大的蛇类,寿命甚至可以达到30-40年以上。从目前已有的记录看,寿命最长的蛇是一条人工饲养下的黑唇眼镜蛇,它的寿命为29岁。

1978年科学家在南太平洋深海水域进行考察时,发现了一条身上长有1867个鲜艳环圈的海蛇,按照这种蛇类计算年龄的方式,一圈圆环代表一岁,这条蛇已经活了1867岁了。

这是在一篇奇幻小说中记录的片段,文中写到英国的“挑战者”号考察船,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取样考察时,意外捕获了一条罕见的蛇——绿茸线蛇。只见这条蛇尾部长满了像年轮一样的圆环,数名科学家花了很长时间才最终确定,该蛇尾部的圆环一共有1867个,换言之,这条蛇已经有1800多岁了!而且据科研人员分析,该蛇还会继续生长,寿命甚至可达20万年之久!

当然,这只是在小说里描述的片段,事实上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因为蛇是靠肺部呼吸的,即便生活在海水中,也会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浮到水面上来换气,不然就会被淹死。而且蛇在水中游泳的速度也很有限,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能达到一万多米,蛇在这种环境中能否存活还有待商榷。

虽然这是小说里对蛇寿命的夸张描述,现实中是根本不存在的。但话又说回来,蛇的寿命到底有多长呢?如果寿命短,可在野外为什么我们却很难看到死去的蛇呢?针对这两个问题,我们稍后会一一解答。

要想知道蛇的寿命到底有多长,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蛇这种动物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蛇是脊索动物门、爬行纲下的一种动物,简单来说蛇是一种爬行动物。这种动物有很多种类,受此影响不同种类的蛇栖息地也不同,有的生活在地面,有的生活在沼泽,还有的生活在海底。

蛇自身并没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所以导致它是一种变温动物,会在外界温度过低时身体自动进入休眠状态,就是我们常说的“冬眠”。处于冬眠期的蛇攻击性很弱,连那些平常用来裹腹的老鼠都可以肆无忌惮地欺负它,所以冬眠期的蛇很多都难以见到来年的春暖花开——因为它们在寒冷的冬天已经成为了其它动物的美食。

据记载,全世界蛇的种类大概有3400多种,而我们中国约有240多种,占据了全世界蛇种类的7%。除了南北极地区,这些蛇几乎遍布了世界的各个角落。

蛇是一种肉食性动物,大多数蛇以捕食老鼠、蚯蚓、体型较小的鸟类、野兔等小型野生动物为生。当然像森蚺这种体型巨大的蟒蛇,体型小的动物根本不够它们来裹腹,所以类似斑马、羚羊这些体型稍大的动物更容易成为它们捕猎的目标。

蛇从毒性的强弱上来区分的话,分为有毒蛇和无毒蛇两大类。而这两大类蛇中,除了体型巨大的蟒蛇之外,通常情况下都是有毒蛇的寿命要比无毒蛇长,这是因为有毒蛇的生长发育要慢于无毒蛇。但这种说法只是相对的,因为蛇的寿命不仅与毒性强弱有关系,还和蛇的体型以及生长环境也存在关系。

一般来说,小型蛇类寿命为2-5年,中型蛇类寿命为5-12年,大型蛇的寿命要更长,可以达到10-20年。像蟒蛇这种体型巨大的蛇类,寿命甚至可以达到30-40年以上。

目前已知的寿命最长的蛇,据说是马来西亚发现的一条蟒蛇,体长15米,体重超过50公斤,据科学家的推测,该蛇的寿命已经超过100年了。但是没有权威媒体的相关信息,这个说法目前还尚待考证。

官方认证的世界上最长寿的蛇,其实是一条生活在美国费城动物园里的蛇。据相关数据记载,这条蛇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快50年了,从科学的角度讲,已经达到了蛇类寿命的极限了。而且这条蛇生活在动物园里,从实际角度看,它算是一条人工养殖的蛇,在排除了外部环境可能会对它的生命安全产生的威胁后,50岁确实是蛇类中的“高龄”了。

如果是生活在野外,绝大多数的蛇恐怕都难以“寿终正寝”,毕竟随时都要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但说来也奇怪,虽然蛇的寿命都谈不上太长,但我们几乎很难在野外看到蛇的尸体。难道它们都会凭空消失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在野外能不能见到死掉的蛇,其实跟蛇的寿命长短关系不大。比如寿命只有两三年的小型无毒蛇类,按说死亡和繁殖的频率都比较高,可我们依旧难以发现其踪迹。认真查阅资料后我总结出,荒郊野外很难见到死掉的蛇大致有以下四点原因。

一、寿终正寝的蛇很少,食物来源不稳定、被天敌猎食、受伤后感染病菌等等,都成为蛇会消失的原因。大多数的蛇都生存在野外,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不仅要随时警惕来自蜜獾、秃鹫等天敌的垂涎,还得为寻找食物劳力费神。除了那些体型巨大的蟒蛇、森蚺,一般动物不敢肆意偷袭,其它的蛇类在天敌面前几乎不堪一击,就连毒性超强的眼镜蛇也不是秃鹫的对手,凭借一双强劲有力的爪子,从地面被抓起升至半空的小蛇估计胆都吓破了,哪还有心思去反抗!

食物的来源不稳定,饥一顿饱一顿的状态,别说去捕猎了,就连保护自己不被敌人偷袭都是个问题。而且生活在野外,侥幸和敌人争斗占了上风,可要是身体受了伤,对蛇来说也是致命一击。伤口的感染会导致伤势变得更严重,甚至危及生命,“英年早逝”对动物来说已经司空见惯。

二、生活环境多为阴暗潮湿的野外,跟人类的活动区域很少重合,故很难发现它们的踪迹。动物本身就属于大自然,动物和人都各有自己的活动区域。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既能躲避敌人的偷袭,也能为自己暗中观察猎物提供便利。但这些地方人类却不喜欢。

人喜欢生活在充满阳光、视野开阔的地方,两者生活区域的不重合,也导致我们跟蛇正面冲突的机会几乎为零。想想看,见一条活着的蛇都是件难事,更别提去世后躺在某个角落的死蛇了,这无异于大海捞针!

三、死掉的蛇会很快成为其他动物和微生物的食物来源。在野外很难见到死掉的蛇,还跟生态圈的食物链有关系。活着的蛇,既是猎食者,也是被猎食者,它在准备捕获其它猎物时,在它未曾注意到的地方,也有一双眼睛在虎视眈眈地盯着它,随时准备发动攻击。

但死掉的蛇,就只能成为其它生物的食物。自然界中,有不少以吃腐肉为生的动物,比如秃鹫、斑鬣狗等,吃腐肉能让它们享受不劳而获的幸福。在蛇死掉后,不用太久就会有这些动物闻着气味赶过来饱餐一顿,大快朵颐后剩余的残渣又会成为那些微生物的食物来源,最后剩下一堆白骨渗入土壤,还能为土壤分解出更多的营养物质。

所以,野外之所以很少见到死掉的蛇,不光因为它们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会由于各种原因“消失”,还因为它们与人类的活动区域几乎很少有交叉,即便有蛇死亡也很难被发现。再加上大自然本身就是一个强大且完整的生态圈,环环相扣的生态链也导致蛇在死掉后很快被其它生物吞食分解。

虽然野外很少见到死掉的蛇,我们和蛇的生存环境也确实没有太多交集,但行走在野外我们还是要引起警惕,防止蛇受到惊吓不小心咬伤人。这里也有几点建议分享给大家,希望对我们在户外活动有所帮助。

一、尽量不要去人迹罕至、杂草丛生的阴暗潮湿之地。不光是蛇,很多野生动物都喜欢躲藏在这些地方,既安全也能为自己捕猎提供遮挡。如果不小心闯入这些地方,很可能惊扰到栖息在此的动物,受到惊吓的动物为了自身安全来攻击人类都会拼尽全力,人类的力量几乎弱不禁风。安全起见,最好不要冒险闯入这些地方。

二、户外旅行时一定要做好各种防护措施。防护的工具、救援的设施一定要尽量准备齐全再出发,户外旅行充满着冒险和刺激,不能单独为了个人追求刺激不顾他人的劝阻。把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时刻放在心上,才是一次真正有意义的旅行。

三、保护野生动物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人和动物都是大自然的一分子,都是完整生态链上的一个环节,缺一不可。在大自然面前,所有生物都是平等的。要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爱护每一种动植物,切忌为了一己之私去做破坏环境的事情,否则最后遭殃的还是我们自己。保护动物,爱护植物,我们的世界才能变得越来越美丽,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和谐。

(0)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9015743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