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杂谈

张居正是好人还是坏人(张居正算得上是个忠臣吗)

仍昆谊 2022-07-14 09:00:10 0

张居正已经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忠臣,政治上的事,很难用好人和坏人来简单评判的,他是明朝比较有名的改革宰相,从他的政绩和做的实事来看,当然是个大好人。可是他的改革触犯了很多人的利益啊,所以很多人说他坏话。

偶然读得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惊叹于先生对于历史细节的把控的同时,又对明朝的历史有了更多的理解。

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将历史由点及面进行描写,其中首辅张居正更是贯穿其中,成为一条线索联系着大明王朝的最后几十年。

张居正,毫不夸张地说,大明王朝因有了他,至少延长了50年的寿命。在历史印记中,张居正和他的“一条鞭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张居正,位极人臣,一手扶持了年幼的万历皇帝,注重改革,调整了大明王朝的财税制度。这样一位权臣,真的算得上传统意义上的忠臣吗?

一、何谓“忠臣”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之后,儒家就逐渐走上了正统地位。经过千年的发展,儒家学派的思想道德一步一步成为了士人的基本规范。宋明理学更是儒家思想走向巅峰的标志,传统的道德要求更加束缚着学子士人。

忠孝仁义,“忠”排在首位,而在五伦关系中,君臣关系位居第一,由此可见,忠臣是封建王朝尤为看重的。何谓忠臣,《荀子·礼论》:使生死终始若一,一足以为人愿,是先王之道,忠臣孝子之极也。

并且随着时代的不断推进,儒家观念在明朝更是深入到士人学子的骨子里。而同在《万里十五年》中独树一帜的清官海瑞堪称忠臣之典范,他忠君,爱民,对自己有着较高的道德情操的要求。

与张居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张居正的价值观中,权力是至高无上的,而对权力的渴求正是对自我欲望的不断满足。“存天理,灭人欲”是儒学发展到中后期接近于禁欲的一种状态。

由此可以见得,在君臣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主仆关系的封建时代,张居正僭越了,正是如此,逝世以后还株连九族并惨遭鞭尸。

二、内阁首辅

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大明王朝。随后,朱元璋废丞相胡惟庸,并立下祖制此后不得再设丞相职位,由此,自秦朝设立的三公九卿制不复存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皇帝的权力达到了顶峰。

皇帝统揽大权,这也产生了诸多问题。繁杂的政务对于皇帝而言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内阁的发展是一种必然。

起初,内阁大臣只是皇帝的咨询机构,最终的决定权仍然在皇帝手中。随着内阁权力的不断膨胀,引领内阁的第一位大学士自然而然成为首辅大臣。

首辅相当于此前的丞相,拥有着票拟的权力。但是从法律和制度意义上而言,内阁和首辅始终未能取得合法地位,他们的权力最终来源是皇帝所赋予的。

张居正登上内阁首辅的位置,是权力更替的结果。万历皇帝初登大统,只是一个九岁的小儿,并且不是上一任隆庆皇帝的儿子,彼时内阁首辅大学士高拱嚣张跋扈,口出狂言,不把万历皇帝和两位太后放在眼里。

张居正联合宦官冯保,用两位太后的懿旨和皇帝的圣旨贬斥了高拱,张居正取而代之,成为内阁首辅。

内阁首辅虽然有票拟的权力,但仍然要受宦官的压制,因为宦官有着将票送给皇帝批红的权力。张居正和冯保选择了合作。冯保主要是负责万历皇帝的生活起居,并且可以和小皇帝有更多的交流。

张居正则是万历皇帝的老师,他教小皇帝读书,写字,对万历皇帝价值观的树立有较深的影响。

法律没能承认内阁和首辅,张居正也未能规避制度的缺陷,只是相对于严嵩等未能善终的前辈而言,他的惩罚来得稍微晚了些。

三、一条鞭法

位极人臣的张居正除了让人诟病的不忠不孝之外,还饱受当时士人痛恨的就是他的改革。改革就会触及既得利益集团,这应该是所有改革家都应该提前设想到的。

张居正所采取的应对策略是他的铁腕手段,正是因为他的权力来源于万历皇帝,他在改革的过程中更加自我。

明朝虽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但官方的对外贸易却是不断在发展着。此时大明王朝仍然有资本能够在海外贸易中占据着优势地位。结果就是白银的大量涌入,同时随着明朝商品经济的繁荣,出现了新的经济现象。

因此,张居正便实行了历史上有名的“一条鞭法”,即农民出钱,政府统一征集劳役,同时把原来的里甲、均徭、杂泛等项徭役合并为一,不再区别银差和力役,一律征银,大大改善了真丰富的财税状况。

同时,张居正也在对官吏的考察上作了相应的调整,加大了对文官监察的力度。

文官政治的严苛是张居正所未能想到的。这些文人士子是从四书五经中脱胎而来,又怎能轻易地被打压。

张居正的改革引来了整个制度内部的反对,张居正在位期间尚且能够压制,待他辞世,继任者同时也是他的学生申时行也只得废除他曾经设立过的条框,采取较为中庸的策略。

张居正的改革正是他能够在历史上留名的重要贡献,无论是在经济、政治还是军事上的改革,都大大缓解了大明王朝的矛盾。

但是此时的大明王朝已是穷途末路,再加上张居正的改革存在用人不当、标准不同等弊端,这场变革最终还是失败了。

四、谢幕之后

张居正逝世较早,刚过五十,对于一个野心勃勃的政治家而言还有太多的可能性。他一手扶持的万历皇帝也并没有成为他所设想的样子,优柔寡断,仓皇出逃,他的改革事业也未能继续进行下去。

继任首辅申时行深谙文官政治,想要尽力地缓和党争矛盾,他付诸心血的大明王朝,1644年清兵入关,入主紫禁城。

1588年,即万历十五年,这一年,张居正意气风发处内阁之巅,万历皇帝还相信着这个老师,戚继光还在东南抗倭,山河仍在。

五、结语:忠臣张居正?

回到最初的问题,张居正是一个忠臣吗?笔者认为,张居正已经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忠臣,因为相对于忠于皇帝,他更加忠于自己,他很清楚自己所想要的是什么,对于权力的欲望他没有抑制而是不断地寻求。

这是现代所能够接受的价值观,但是一定不能被当时的文人士子所能接受。他们眼中的张居正,不忠,玩弄权力;不孝,丁忧之时贪念权力而不回家守丧;不仁,对付政敌无所不用极其;不义,亲近之人也可以让其做出牺牲。

历史是客观的,是不可抹灭的,但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是主观的,因为每个时代的标准不同。

张居正用他的铁腕手段延长了大明王朝至少70年的寿命,作为权臣他是合格的,在其位谋其职。儒家观念中的忠,海瑞是典范,张居正不是。

(0)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9015743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