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杂谈

食指是哪个手指(手的第二个指头为什么叫食指)

姚暄 2022-07-29 21:00:06 0

食指又叫示指,指的是紧挨着大拇指的手指。左、右手都各有一个食指。紧邻大拇指的手指,叫食指,因为在没有筷子的时候,都是用这根手指挖东西吃,捞东西吃或者品尝食物的味道,所以被称为食指。

一、手的第二个指头为什么叫“食指”?

食指介于大拇指与中指之间,稍短于无名指,是人的手指中第二灵活、常用的手指。但是“食指”的命名和拇指、小指、中指似乎有些区别。它与食指的大小、位置无关,但是看字面意思好像与食物有关。

其实,食指最早还真的和吃有关,但不是吃手指的意思。古人习惯用这个指头试探汤水、食物的冷热、味道,然后放到嘴里尝一下。

古人这样做并不奇怪,因为上古时代的人们是不用筷子的,是直接用手抓东西来吃的。因此,古人专门将这个手指称作食指。

食指一词最早见于春秋时代的《左传》,《左传·宣公四年》记载:“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原文中还衍生出“食指大动”和“染指”这个词语。

典故来源:

春秋时期,郑国有两位公子,一个叫公子宋,一个叫子家。一天早晨,他们一起上朝时,公子宋的食指忽然动了一下,他便跟子家说:“看来今天又要有好吃的了,不知道今天可以尝到什么美味?”

就在子家半信半疑时,听见内侍向厨房说:“昨天楚国派人送来一只大鳖,郑灵公下令煮来让文武百官一同品尝。”两人听到这番话,不禁笑了起来。郑灵公问他们什么事情如此开心,子家赶紧向郑灵公说明公子宋食指挑动果然灵验之事。

郑灵公听完后,也笑了笑说:“公子宋的食指灵不灵,还得通过我这一关呢!”后来鳖羹分配到公子宋时刚好分完。

郑灵公就大笑说:“这回你的食指不灵了吧!”没想到公子宋竟然走到郑灵公的座位前,把食指伸到鼎里,沾汤来尝一下,并说:“谁说我的食指不灵,我不是尝到美食了吗?”(这就是“染指”的来历)

郑灵公看到公子宋在文武百官面前竟敢如此胆大妄为,藐视国君的权威,非常生气。

此时,郑灵公已心生杀意。后来借着一些理由,郑灵公想要派人把他给杀了,没想到公子宋先发制人,杀了郑灵公。公子宋一定没有料到,他灵验的食指虽然让他品尝到了美食,却也让自己最后背负了弑君的恶名。

为什么公子宋只是用手指“沾染”了一下鼎中的鳖汤,郑灵公就差点把他杀掉呢?这是因为鼎在先秦是权力的象征,任何人不经君王的允许随意沾取鼎中之物,就是对君王权力的觊觎,是对统治地位的挑战。

因此,人们用“染指”来比喻牟取非分的利益。这场变故后,郑国大乱,公子宋最终也被杀,暴尸于朝。

如此看来,食指与食物之间还真是有着莫名深厚的渊源呢。

二、勾手指表示对自己说的话负责,那么勾手指是怎么来的?

小孩子喜欢勾手指发誓,他们常常勾着手指,同时一本正经地念道:“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变!”郑重其事地表示信守诺言,说话算数。情侣间耳鬓厮磨,浪漫之余,也喜欢勾着手指说一番海誓山盟,以见证忠贞不渝的爱情。

这种勾手指发誓的来历并没有确切可信的资料,以至有人以为,勾手指是从西方引进的,源于西方一个男女双方勾手指所引发的爱情传说。这个说法看似确凿,却因为缺少事实依据而很难使人完全信服。

推敲勾手指的来历,可能与手指的作用有关。指,具有“旨”的含义,代表着个人的内心想法和意旨,手指相勾就有交流内心想法的意味。再加上国人有指天为誓的发誓形式,所以“指”便在盟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盟誓中,手指既要郑重其事的签名画押,有时还要割破手指,歃血为盟。有鉴于此,人们便简单地以勾手指表示约誓,同时借手指沟通表达互相心意的印可,有时还将两人的大拇指相摩击当作盖章签名并以此为证。

(0)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9015743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