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杂谈

朱棣为什么要杀解缙(解缙给朱棣送礼为何被判死刑)

邢好 2022-11-23 07:00:07 0

平生重义轻利,遇人忧患疾苦,辄隐于心,尽意为之......不屑细故,表里洞达,绝无崖岸,虽野夫稚子,皆乐亲之。——杨士奇无论在任何时期,人才永远是最重要的财富,对于一个君主来说,贤才甚至比国库内的珍宝更重要,因为珍宝易得而人才难得!对于有才之人来说,能够有人赏识并重用自己,也是一件让人无比畅快的事情

平生重义轻利,遇人忧患疾苦,辄隐于心,尽意为之......不屑细故,表里洞达,绝无崖岸,虽野夫稚子,皆乐亲之。——杨士奇

无论在任何时期,人才永远是最重要的财富,对于一个君主来说,贤才甚至比国库内的珍宝更重要,因为珍宝易得而人才难得!对于有才之人来说,能够有人赏识并重用自己,也是一件让人无比畅快的事情。

可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历朝历代怀才不遇者有很多,也正因此真正的才子会不惜一切代价,希望有人能注意到自己、重用自己。

明朝初年,就曾经有一位才子靠着“赌生死”的方式希望被皇帝注意,最终他赌赢了并官升三级。那么,究竟是谁运气这么好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不世出的天才

上述提及的才子是明初的解缙,可以用六个字来形容他,那就是“不世出的天才”。公元1369年,解缙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的他自然深受熏陶。

原本就是读书料子的解缙,在家人的培养下进步神速,年纪很小时就能做到出口成章,并在当地收获了一个神童的称号。

少年时期,解缙已经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大小伙子,在他家人的劝说下去参加了科举考试。

没花太大的力气就拿到了秀才的称号,几年后年仅18岁的解缙参加省里举办的乡试,在这次考试中依旧轻而易举摘得桂冠,成为了乡试的第一名。

此后的时间里,解缙积极准备着会试,事实也证明解缙达成了他心中的梦想。会试如期举行、解缙进京赶考,会试场上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将进士名号收入囊中,成为了一位新科进士。

按照惯例,解缙被授予翰林院学士的头衔,并进入了翰林院中当差。解缙进入翰林院时只有十九岁,这个年纪成为新科进士的人,在整个大明朝来说都是凤毛麟角。

也正因此朱元璋对这个年轻的进士也是印象深刻,与他的交流也比较多,随着朱皇帝与解缙之间的交流越来越深入,他发现解缙是一个有真才实学且刚正不阿的人。

第二年,年仅20岁的解缙便成为了翰林院学士(正式),翰林院学士的职责就是常伴皇帝,为皇帝指点迷津、矫正风气。不得不说朱元璋用人的眼光着实老辣,解缙性格刚正耿直,是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主。

当时,解缙常常会对朱元璋直言相告,哪怕触怒朱元璋也丝毫不畏惧。朱元璋对解缙冒犯自己有些微词,但他不是一个不明事理的皇帝,很清楚忠言逆耳。

纵观朝堂之上,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唯有解缙一人而已,为了让他能够继续保持这一优点,朱元璋给了解缙特权,不管说什么都没有罪。

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对于朱元璋的厚望解缙没让他失望,前前后后指出了朝堂上的很多弊政和过失,也正是在解缙的忠言进谏中,大明朝逐渐在向正轨迈进。

俗话说得好“树大招风,”,解缙的刚正在官场上得罪不少人,和解缙单打独斗完全不可能成功的,于是他们联合在了一起罗织起了罪名污蔑解缙。

解缙为人坦坦荡荡自然不会怕这些别有用心之人的污蔑,但此事依旧将朝堂搅得天翻地覆,原本朱元璋本不愿意干涉,但为了朝堂的安稳不得不出手了。

双方各打五十大板,解缙暂时回家休息、保留俸禄,那些污蔑他的主谋则被罢免。临行前,朱元璋特意嘱咐他回家等待时机,日后自然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这是解缙第一次退出政坛,回了老家开始过起了文人的生活,每天游山玩水与文人墨客们吟诗作对,过得好生逍遥,而他的下次回朝则是在建文皇帝时期。

解缙二度为官

朱元璋并没有忘记解缙,但天有不测风云,几年之后朱元璋预感自己时日无多,准备召回解缙重新启用他,却突然病情加重一命呜呼了。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解缙进京吊丧,原本朱允炆想要重用他,却遭到了袁泰等人的攻击“母丧未葬,父年九十,不当舍以行”,建文皇帝便放弃了这个念头。

直至三年之后,礼部侍郎董伦为解缙说了不少好话,如此解缙才被召回京师复职,后任内阁首辅。

然而,建文皇帝继位后因处理藩王问题上的不当之举,使得燕王朱棣被迫举兵谋反并攻入了南京城。

同一年朱棣成为了大明的新皇帝、年号永乐,解缙成为了他手下的臣子。朱棣即位后一个新的问题摆在面前,皇帝继位需要有人为自己写继位诏书,朝廷中有谁有能力能帮自己,又有谁愿意为自己写这封继位诏书呢?

朱棣一直在自己的脑海中寻找那个适合的人,最终想到了朱元璋生前特别重视的解缙,解缙也不推辞开始着手为朱棣写继位诏书,当即得到永乐皇帝的重用。

正所谓“伴君如伴虎”,尽管朱棣对解缙重新启用,然而因为一件事情解缙还是遭遇了一波生死危机,差点就被永乐皇帝给杀了,故事的起因便是因为一个礼物。

话说,朱棣登基后想尽各种办法为自己正名,向世人传达自己的皇位名正言顺。新皇登基,按照惯例大臣们需要准备好献礼,向自己新的主人表示忠心。

当时,众多的大臣们都准备的是名贵的礼物,比如名家的字画、古玩和珍奇异宝等,希望能凭借这种方式让朱棣感受到他们的忠心,不会记恨建文年间的仇怨。

解缙本不想掺和这档子事,但是转念一想毕竟是新帝登基,自己还是应该要有所表示的才对。解缙毕竟是个耿直的人,他不喜欢这种依靠送礼来献媚的做法,既然要送就要送一些鞭策性的礼物。

思来想去,解缙想到了一件东西,他将自己的礼物小心翼翼地放进了一个装饰精美的盒子里,等待着第二天献给朱棣。

第二天上朝时,朝臣纷纷献上了自己的礼物,看着名贵的东西朱棣一时间很是满意。很快就轮到了解缙的献礼,他恭敬地将自己手中的盒子递了上去,朱棣见状还以为盒子里是什么名贵的宝物。

然而等他打开盒子的时候他却傻眼了,里面根本没有什么名贵的宝物,有的只是一株稻穗而已。

一时间,朝堂上就仿佛凝固了一般,什么动静都消失了。良久之后,反应过来的朱棣大怒,今天是自己的大好日子,解缙竟然敢送朕一株麦穗,这分明就是欺君。

于是乎,暴怒的朱棣将解缙打入了死牢,准备择日拿他开刀问斩。经过了这么一出后,朱棣的好心情也消失得一干二净,当即宣布散朝打发众臣回家。

化解杀身之祸

退回到寝宫后,朱棣也算是冷静了下来恢复了一点理智,此时再看看手中的麦穗不禁有些迷惑。解缙是个能人,他所送的东西定然是别有深意,可是这么一株麦穗中究竟蕴含着什么样的深意。

这个疑问一直萦绕在了朱棣的心头,时间很快来到解缙行刑之日,行刑当天朱棣最终还是没忍住,他将解缙传唤到了自己面前,询问送一株稻谷究竟有何深意?

得知朱棣的疑问解缙也不掖着藏着了,当着他的面吟诵出了一首诗:“皇帝爱宝不识宝,国家大事耽误了,天下若无黄金稻,不出三年人迹渺!”

这一首诗的意思很简单,朱棣沉迷于大臣送的宝贝是在耽误国家大事,而对于一个君主而言最重要的宝贝是粮食,若是粮食短缺不出三年天下又会大乱。

这么一说朱棣自然明白了,解缙这是在告诫他应该要重视民生,只有百姓认为好、当做珍宝的东西,才是一个王朝真正的宝贝,自己要是把他杀了那岂不是成了昏君。

说完后的解缙向着刑场走去,朱棣得知其中的意思连忙叫人拉住了他,不仅免去了他原来的罪行,而且还官升三级,提拔他为文渊阁大臣。

可以说此事让解缙因祸得福,不但没有人头落地,还得以连平步青云,当真是一件幸运之事。永乐年间,被任命为文渊阁的学士的解缙,就像伴随朱元璋一样一直跟随在朱棣的身边。

他为永乐皇帝出谋划策、指点国事,像永乐年间知名的书籍《太祖实录》、《列女传》和《永乐大典》等皆是出于解缙之手,而朱棣也和他的父亲一样对解缙很是关照。

可惜的是,如上述所言的那样,解缙因为才学高而好直言被忌惮,屡次冲撞永乐皇帝而且还得罪了不少大臣,最后以“无人臣礼”被下狱。

公元1415年冬,他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47岁,妻儿宗族都被流放到辽东。不过,在明英宗朱祁镇时期、成化皇帝执政年间,解缙的事情得以平凡,名誉得以恢复。

(0)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9015743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