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钓鱼

钓鲢鳙挂到鱼是什么原因(手竿钓鲢鳙怎么调漂)

逮痴凝 2022-04-22 15:44:09 0

钓鲢鳙老是挂鱼鳞因为你没有找准鲢鳙活动觅食的水层。鲢鳙一天之内不会在一个固定水层活动。需要钓鱼人不停的在水里上下搜索鲢鳙不断变化的水层,只有找对了水层才能轻松钓获鲢鳙。

浮钓鲢鳙,挂上来的几率是很大的,它和寻找精确作钓鱼层有关系,它会直接反应到,浮漂的吃口信号上,我们只需要适当调整,即可解决问题。

今天第二个问题,晚上作钓鲢鳙,是否和下挂上来有关系。
接下来我将通过如下几个方面,来解答今天的问题。

从基础着手鲢鳙作钓正口问题

浮钓鲢鳙的核心理论是,通过饵料雾化效果,营造出一种,鲢鳙熟悉的食物特点,引诱鲢鳙吃食。其中根据上钩,饵料的雾化效果控制上下钩的距离,然后上钩上饵,让雾化下来的饵料效果,刚好在漂落的行程中,包裹到下钩鱼在吃上钩或是下钩,雾化饵料的时候,都可以将钩吃到嘴里,然后产生黑漂中鱼

这是我们浮钓鲢鳙的基础理论,通过这个作钓过程,我们可以知道几个关键词,和作钓吃口的关系。

饵料状态

从浮钓鲢鳙基础不难看出。

鱼是通过发现,饵料雾化状态,模拟出来的食物效果后,才会过来吃饵的。

雾化效果不好,鱼就会关注上钩,产生吸水的动作,但一开始很难吃到嘴里。

如果雾化效果没有包裹下钩,也就吃不到下钩。

如果饵料雾化效果,直接让饵料块状脱落,鱼更加不会到钩的范围吃饵。

通过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饵料状态直接影响到鱼的吃口。

控制饵料状态

一、状态饵的搭配

鲢鳙开饵,我们一般会添加部分辅助状态的饵料,像鲢鳙伴侣,雪花粉,主饵的三比一添加即可,这样开出来的饵料,状态持久稳定。

二、饵水比例

一般的商品饵,都有建议饵水比例,但对于新手来说,可以控制到1:0.8的水,但有些饵料上面建议是1:1的水,那就需要适当减少一定的分量,这样开出来的饵,不但更容易抛投,而且雾化效果稳定持续。

三、打饵

一开始不可打饵,让饵料充分吸水,等待3到5分钟,先开始尝试作钓,如果抛投雾化太快,可以延饵盆顺时针方向打饵,一般一周为一次,每打一次饵,都需要再作钓验证,看雾化的状态的持续时间,一般饵持续1分钟就差不多了,刚开好的饵打一次就可以了,有些时候,也不需要打饵直接开钓即可。

雾化时间太短表示,饵料黏度不够,需要打饵,增加黏度。

如果雾化时间太长,漂目还没有变化,表示饵打的太硬,没有雾化效果,如果有口,鱼也不容易将饵吃进去,会导致有吃口,但没有正口,有时候更容易挂到鱼。

如果浮漂一次上浮漂目过多,可能是水添加的比例导致,饵料吸水不均匀,成块状脱落。

饵料状态是直接影响鱼正口的原因之一

作钓深度导致挂到鱼的原因

通过对基础和饵料状态的解读,我们不难看出,饵料雾化状态,导致鱼吃不到正口,也就是说,饵料状态会导致鱼所在的位置,和饵料雾化范围,不在一个交汇点,导致鱼出现吃口的时候,吃不到鱼钩,或是更本就没有吃口反应。

在不考虑饵料状态的情况下,那作钓深度的差别,也会影响正口上鱼的情况。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找到作钓鱼层之后,还需要进一作判断,精确作钓深度的原因,进一步提高正口率。同时想持续中鱼,也需要确定精准作钓深度,保持正口率。

浮漂有鱼蹭线的感觉

出现这种情况时,浮漂没有小鱼吃口的信号,但会有晃动不稳定的感觉,但幅度非常慢,这种情况是,鱼在饵料的上端。

可能是天气气压的原因导致,鱼只在固定鱼层等待食物,不轻易变换鱼层。

还有一种情况是,饵料状态雾化太快,入水后就产生很大范围雾化效果,导致钩上的雾化效果,没有入水产生的更吸引鱼。

这种情况是钓的太深了,需要钓的更浅一点,每一次调整一个钩距距离,再观察浮漂的反应继续调校,这样有鱼吃口反应后,挂到鱼的几率就小很多了。

鱼吃口黑漂,但不中鱼,也锚不到鱼

出现这种情况,如果确定有鱼在窝点的时候,基本可以判断为几种情况。

天气问题会导致,鱼在固定水层,他不会轻易变换鱼层,会等待饵料飘落后吃饵。

饵料状态雾化范围太大,导致鱼从下面吃饵上来,给口后出现黑漂,也不中鱼。

这种情况需要调钓的更深点,但每次调整深度,需要一次一个钩距距离。

开始给吃口信号时,就是顶漂的动作,然后好一会才出现下顿。

这种情况最大的可能是,鱼在接口吃饵,多出现在雾化状态太好,活性很高的情况。这样作钓鱼口动作很多,但即便是黑漂,有时候也不是因为吃口产生,所以中鱼后,挂到的几率也就更高了。

同样以一个钩距距离,开始调整浮漂钓的更浅一些,同时还可将饵料打粘一点,控制雾化效果。

避免挂到鱼的解决办法

通过上面的分析,饵料状态,作钓深度,都是直接影响挂到鱼的主要原因。所以解决挂到鱼的问题,需要从这些方面着手。

饵料状态

第一步,需要从饵水比例着手,严格根据饵水比例,用开饵量杯加水。

第二步,适当的添加鲢鳙伴侣、雪花粉之类的稳定状态的辅助饵料。

第三步,让饵料充分吸水,期间不要搓揉饵料,5分钟左右后成团,开始作钓。

第四步,如果需要增加饵料黏度,可以适当打饵,通过顺时针方向打饵,一圈为一次,每一次打饵后,再继续作钓,再观察状态,直接自己感觉合适即可。

所以饵料状态,只需要控制饵料吸水均匀,黏度均已即可。饵水比例,打饵方式最为重要。

作钓深度

一般根据浮漂反应的吃口信息,钓深钓浅。

每次调整幅度不用太大,要知道是出现吃口信号后,才作的调整,每次以一个钩距离来调整深浅。

提竿习惯

这个和作钓心态有很大关系,有时候细微的浮漂变化,都有可能会被认为是吃口,这个时候,很容易就提竿刺鱼了,但是如果鱼在窝点,就会应为误判导致挂到鱼。

鲢鳙吃口动作

只要准确认识,鲢鳙的吃饵动作,也会避免更多多余的,提竿动作,避免挂到鱼。

鲢鳙吃口是吞吐水吃饵,所以它的吃口小动作就是,上下连贯涌动,幅度一致为一组,有些时候,出现这种动作就可以中鱼。或者在涌动中,如果有强烈的下钝动作,这个时候也可以抖竿刺鱼了。

也就是说,钓鲢鳙无论有多少连贯动作,它只要将饵,吃到嘴里的范围,就会有强烈的下钝动作,或者黑漂,就可以抖竿刺鱼,其他动作不要轻易提竿,要不然绝对会导致挂到鱼,减少正口率。

总结

晚上作钓鲢鳙,浮漂看漂容易有误差,一些小的细微动作容易被忽略,导致作钓抓口不准确。

晚上作钓鲢鳙,一般都会在中下层给口,和白天比较,在相对比较深的水域,这个时候鱼的窜动范围比较广,如果钓的比较浅的情况下,误判吃口的情况也会产生,挂到鱼的几率也是很高的。

晚上气温比较低,对于鲢鳙来说,它是更加喜欢高温的,所以晚上的活性也会低,这也将直接导致吃口问题,这样也进一步加大了挂到鱼的几率。

夜间作钓对饵料的状态要求,没有白天那么严格,晚上鲢鳙如果进窝,需要将饵团作小点上双钩小饵作钓,这样也可以增加正口率,避免挂到鱼。

所以整体上来说,晚上作钓鲢鳙都是挂上来的,可以通过我今天分享的一些,作钓调校细节,适当应用调整,也许效果就会比较明显。

(0)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9015743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