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杂谈

杨利伟乘坐的是神舟几号(杨利伟驾驶的飞船是神舟几号)

揭紫夏 2022-06-21 08:00:18 0

杨利伟乘坐的飞船是神舟五号,神舟五号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在轨运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其返回舱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内蒙古主着陆场,其轨道舱留轨运行半年。
自远古以来,人类无数次仰望星空,试图发现其中的奥秘。

也有很多人梦想着能飞上天空,俯瞰地球上的高山峡谷、江河湖海、丛林沙漠。

但一直到1961年,人类才首次实现进入太空的愿望。

拜科努尔发射场,航天史上许多“第一次”在这里诞生

飞行员出身的苏联航天员,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宇宙飞船,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起飞,环绕地球飞行了108分钟,成为世界上第一位真正的航天员

事实上,加加林的首次太空之旅并非一帆风顺。

当他从太空返回进入大气层时,有一根很关键的电缆没有分开,导致飞船与服务舱无法分离。

在气流作用下,飞船带着服务舱剧烈翻滚,加加林承受了高达8G的重力折磨。

而飞船外又是火光一片,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烈焰似乎随时可能吞噬一切。

我们可以想象加加林当时的处境,没有任何前人的经验,完全靠自己的临场发挥,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前功尽弃。

所幸在高温和甩动的作用下,那根电缆终于被拉断,飞船分离,加加林得以脱离险境。

可见在“世界第一位航天员”的荣耀背后,有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

事实上,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的太空之旅,也曾有过许多特殊经历。

极度惊险的26秒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飞船中的乘客正是杨利伟。

等待他的,是一次危机丛生的太空之旅。

当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忽然开始剧烈抖动。

杨利伟的五脏六腑也随之开始剧烈抖动,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一度达到人体负荷的极限,整个过程大概经历了26秒

在自传《天地九重》中,杨利伟这样描述自己在太空遇到的险情。

“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虽然杨利伟在地面训练时,经历过相关的考验,但此次抖动似乎比预想的要严重得多。

后经专家分析,认为杨利伟所描述的其实是一种共振现象

简单来说,就是当一个物体的固有频率,与外力振动频率相等时,会出现振动放大的现象。

好在共振并没有持续太长,杨利伟挺了过去。

经过一年多的排查,专家们终于找到问题所在。

火箭发动机的推力脉动与火箭结构振动频率在飞行的某个时间段,接近重合,造成意外的共振,频率是8赫兹

这个频率恰好是人体器官的频率,由此发生了“耦合振动”,才有了杨利伟的强烈感受。

杨利伟的这段经历,其实也为后续的航天员扫清了一个障碍,重新设计后的火箭,不再有类似问题。

舷窗惊现裂纹

在空中熬过惊魂26秒之后,杨利伟如释重负,或许是之前的痛苦过于强烈,进入太空的杨利伟感觉到从未有过的轻松。

当整流罩打开后,一缕阳光透过舷窗射来进来,杨利伟眼睛不由得眨了一下,地面工作人员开始鼓掌欢呼。

飞船成功入轨,杨利伟也很激动。

然而,毕竟是中国的第一次载人飞行,此前没有任何经验,杨利伟的太空历险并没有结束。

飞船刚入轨时,其实多数航天员都会有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

就是说,明明是朝上坐着,却总感觉自己的脑袋是朝下的,令人难受。这种体会之前没人告诉过杨利伟,全靠他自己的意志力克服。

过了几十分钟后,杨利伟终于调整了过来。

实际上,杨利伟的太空之旅,遇到类似的事件还是不少,比如著名而神秘的“敲击声”,网上有很多相关的解释,在此不再啰嗦。

不过,当杨利伟从太空返回地球时,还是遇到了一次严重的惊吓。

在飞船急速下降的过程中,空气摩擦不仅产生了高温,还有尖利的呼啸声,飞船不停振动,内部也是咯吱咯吱乱响。

忽然,杨利伟发现在舷窗玻璃上出现了裂缝。据杨利伟自己描述,此时他内心很紧张,想着舷窗可能快撑不住了。

杨利伟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

2003年2月1日,也就是在杨利伟出发前7个月,美国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在返回地球时失事,原因正是一个防热板首先出现一条裂缝,然后高温使航天器解体。

现在神舟飞船的舷窗坏了,那还得了?!想到这,杨利伟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

不过,作为一位训练有素的航天员,杨利伟在关键时刻还是保持了冷静的思考。

当右边舷窗裂纹扩大到一半的时候,他注意到左边的舷窗也开始出现裂纹。

这时候他反而放松了一点,要知道,飞船在上天前,都是经过反复测试过的。

两面窗户同时出现裂纹,凭杨利伟的判断,不太可能是故障,重复出现的概率不可能这么高!

事实证明,杨利伟的判断是正确的。回到地球后,杨利伟才知道,那个裂纹是舷窗外表面的防烧涂层。

我们知道,当神舟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将与空气发生剧烈摩擦,舱体表面温度可达上千摄氏度

为了确保舱内航天员的安全,科研人员在返回舱表面敷设了一层防烧蚀的防热材料。这种材料是石棉、玻璃与酚醛掺合形成的复合材料。

在高温条件下,防热材料会发生分解、融化、蒸发等一系列吸热反应,带走大量的热量,从而保护舱内的安全。

在经历高温烧烤时,防热涂层虽然裂了,但玻璃没事,可谓是有惊无险。

总之,通往太空之路并无坦途,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挑战。杨利伟代表中国首次出征太空,在经历一系列的惊险事件后,依然能保持沉着冷静,的确是无愧英雄之名!

(1)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9015743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