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杂谈

辛弃疾简介及生平事迹(辛弃疾堪称开挂的人生)

万庆 2022-11-03 16:00:02 0

辛弃疾的一生跌宕起伏,波澜壮阔!最后在无尽的悲愤和遗憾中溘然长逝,这是时代的悲哀!他上马能杀贼,下马能安民,武将里最会填词的,文人中最会打仗的;他在战场上留下了太多的传奇,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六百余首诗词,千古流传。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相信大家对这首词都不会陌生,这是南宋豪放派著名词人辛弃疾在晚年的大作;他通过追忆自己早年的抗金生涯,抒发自己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1140年,也就是南宋绍兴十年,南宋著名抗金将领岳飞在朱仙镇大败金兵,全军热情高涨,士气正旺,正欲挥师北上,直捣黄龙,恢复河山,迎回二帝的时候,被宋高宗连下12道金牌,召回临安。

十年之功,毁于旦夕。

而也就是这一年,离朱仙镇不远的山东济南地区,有一个叫辛弃疾的人出生了。

岳飞如果能够活得久一点的吧,或者他们生活在同一时代的话,我想他们一定能够成为知己好友,甚至并肩作战,共同收复河山。

因为,他们实在是太像了。

对于辛弃疾,我想大部分人对于他的第一印象都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词人。

确实,辛弃疾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豪放派词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非常高。

但很少有人知道,他除了是个文人,他还是一个能够征战沙场的名将,其勇猛程度以及军事才能足以与南宋名将岳飞相媲美。

辛弃疾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有人称他为“词中之龙”,有人说他是抗金名将;但在小编看来,他是一位“真英雄,伟男子”。

他的前半生可谓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但他的后半生却是极其凄惨,壮志难酬,最终在遗憾和悲愤中去世,留给后人一声叹息!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真英雄”辛弃疾的传奇一生。

一:铮铮铁骨,少年一杆长枪闯天下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于1140年出生于山东济南。

他出生的时候,“靖康之耻”已经过去了14年,北宋已经灭亡了,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南边成立了小朝廷,史称南宋。

而那时候的山东,已经彻底成了沦陷区,成为了南宋与金国的缓冲区域。

而他出生的第二年,宋高宗赵构联合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抗金名将岳飞,与金国签订了屈辱的“绍兴和议”。

南宋上下无论是皇帝还是群臣都整日里沉醉于江南的温柔乡之中,从来没有想过要恢复中原,收复河山。

辛弃疾的祖父辛赞在靖康之变后无法南下,只好留在济南城,后来济南城被金人所占,为了能够活下去,辛赞只好做了金人的官。

虽然在金国做了官,但辛赞却始终不忘自己是大宋子民,他一直希望自己能够有机会跟金国人决一死战,收复河山。

不仅如此,他还经常给辛弃疾灌输“抗击金军,收复大宋”的理念,带着他“登高望远,指画河山”;而且他曾经两次带着辛弃疾进入金国首都,打探金国内部的矛盾,勘察金国的山川地理,以备将来大宋反攻金国之用。

辛弃疾从小就目睹了大宋百姓被金人奴役的痛苦和屈辱,因此,他早早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收复山河的伟大理想。

根据史籍记载,辛弃疾不仅文采斐然,更是从小习武,体格壮硕,史书上形容他“肤硕体胖,目光有棱,红颊青眼,健壮如虎”。

辛弃疾是一个心志如铁,敢作敢当的大英雄,他少年时,与党怀英一同受学于刘瞻,“南辛北党”并称于世,二人皆有王佐之才。

学成之后,由于南宋朝廷腐朽不堪,大厦将倾,党怀英留在北方,得到金国重用;而辛弃疾心系大宋,一心南归,因此辛弃疾回归大宋,举起抗金大旗,从此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

古之君子,出处不齐,同归于是而已。辛弃疾知大义而归宋。

绍兴三十一年,金国完颜亮率领六十万大军再次南下,侵略宋朝;此时,21岁的辛弃疾愤而暴起,举起反旗,抗击金军,他凭借一己之力,拉起了一支两千余人的起义队伍,开始对金国实施反击。

在这过程中,他认识了另一股抗金实力-义端和尚,并且两人一见如故,很快便义结金兰,共同抗金。

随后,他意识到,他的队伍实在过于弱小,而全国各地的起义军太多,如果将所有的起义军都集合起来,这股庞大的力量足以抗击金军,于是,他投奔了起义军耿京,并担任掌书记,主管文书,参与机密。并且他还说服了自己的义兄义端和尚一起加入。

义端和尚答应辛弃疾一起投奔耿京,但是,他却受不了军队的清规戒律,没多久,他就盗走耿京的帅印跑了,打算去金营邀功,以此作为自己荣华富贵的晋升。

耿京发现自己的帅印被偷,认为辛弃疾跟义端和尚是拜把子兄弟,而帅印又是辛弃疾保管的,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二人是一伙的,于是大怒之下,要将辛弃疾斩首示众。

辛弃疾自知自己这次交友不慎,当即立下军令状,说给他三天时间,他将义端的人头和帅印一起带回来,如果带不回来,他甘愿赴死。

《宋史》记载:“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

就这样,辛弃疾手持一杠长枪,带领几十人就出发追击义端去了,他抄小路一路疾驰,埋伏在去往金营的必经之路上。

果然等到了义端,辛弃疾率众杀出,长枪呼啸而出,一枪就将义端和尚挑下马来,义端和尚不是辛弃疾的对手,立刻跪地求饶:“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

意思是:我知道你本事高强,能够轻而易举地杀了我,我求你放过我一马。

但是,辛弃疾本就嫉恶如仇,最恨汉奸,他大吼一声,长枪再次呼啸而出,义端身首异处。

辛弃疾不负众望,带着义端和尚的人头和帅印回去了;由此可以看出,辛弃疾是一个武功高强,勇猛异常的猛人,并且其性格嫉恶如仇,敢作敢当,确实算得上一时豪杰。

二: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南宋的天空在金人强大的铁蹄下变得灰暗而低沉,金军所过之处,一片腥风血雨,民不聊生,中原大地烟尘滚滚,百姓易子而食。

但南宋的天空却也是明亮而有希望的,因为中国自古至今都不缺乏仁人义士,在民族遭遇外族入侵,腥风血雨之时,各路义士纷纷拿起刀枪,守护他们的家园,他们奋勇杀敌,将收复河山当成他们毕生的理想和追求。

他们就是民族的脊梁,更是南宋最后的希望。

而辛弃疾,就是其中之一。

金军在完颜亮的率领之下一路南下,入侵中原;但是,金国却在此时爆发了内部矛盾,完颜亮被自己的部下所杀,不得已之下,金军只好撤退。

趁着这喘息之机,辛弃疾说服了耿京,南下连络大宋,共同抗金。

但是,就在辛弃疾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他得到消息,耿京被叛徒张国安所杀,而起义的义军已经溃散。

等到辛弃疾回到山东的时候,张国安已经投靠了金人,被金人许以高官厚禄,做了济州的知州。

辛弃疾二话不说,集结了50多人,到济州城外,要求面见张国安,张国安一看辛弃疾只带了几十人,根本没有放在心上,但却不料,辛弃疾刚一见到张国安,就愤然出手,一举擒获了张国安,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率众突围而去。

金国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辛弃疾已经纵马远去,马背上还驮着叛徒张国安,金国人只能望着辛弃疾疾驰而去,徒呼奈何!

而这一年,辛弃疾才23岁。

他不仅勇猛异常,而且胆识过人,短短几十人,就敢闯金兵几万人的大营,将叛徒张国安带回建康,交给了南宋朝廷。

此举震金人肝胆,壮宋人声威。

辛弃疾在晚年回忆起自己年轻时候的所作所为,心潮澎湃,写下了那首流传千古的作品《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辛弃疾勇猛无人可挡,更是浑身是胆,赤胆忠心,一心报国,他早年深处敌占区,却不忘故国,立志用一身武功报国,这是忠心的极致体现;而他成年之后,毅然南下归宋,矢志抗金,更是一种大无畏的精神体现;他两次纵马深入敌军,擒杀叛徒,不仅将勇猛体现得淋漓尽致,更是表现出他智慧深沉。

辛弃疾,矢志抗金,一生未休。

他在起义军中表现,以及惊人的武功和胆识,震慑了金人,也让南宋朝廷注意到了他,宋高宗夸赞他的勇猛过人,并给他高官厚禄,让他继续为南宋效力。

从此,辛弃疾正式开始了他在南宋为官的生涯,此时,他只有23岁。

他虽然不能亲自上战场,却一直为抗金事业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他在湖南担任安抚使的时候,建立了一支名为“飞虎军”的军队。

这只军队虽然人数不多,但战力强悍,屡屡被派往前线跟金兵作战,打的金兵闻风丧胆;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特种兵”的雏形了。

辛弃疾一心报国,立志为大宋朝抛头颅,洒热血,可谓赤胆忠心。

在文学成就上,他是“词中之龙”,跟苏轼并称于世,素来有“苏辛”之说。

苏轼的词狂放不羁,给世人一种乐观豁达的形象,让人读起来豪气冲天,充满希望;而辛弃疾的词则是豪壮深沉,给人一种慷慨悲歌的末路英雄之形象,读了辛弃疾的词,会让人不由自主地带入其中,生出一种豪放的悲壮之感。

东坡仙才,史无二例;稼轩雄才,如鲸吞海。

王国维先生评价说:东坡之词旷,嘉轩之词豪。

在军事上,辛弃疾不仅是一位将才,更是一位帅才;为将,他能突入万人阵中,直取上将首级,义端和尚以及张国安就是例子;为帅,他才能出众,指挥若定,有一月平定茶商军的壮举。

朱熹曾经评价他:“辛幼安亦是一帅才,但方其纵恣时,更无一人敢道他,略不警策之。及至如今一坐坐了,又更不问着,便如终废。此人做帅,亦有胜他人处,但当明赏罚而用耳。”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真英雄也!

三: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辛弃疾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词人,如果单以词而论,他在词中的地位可以排进史上前三,唯有苏东坡和李煜能够与其相提并论。

在军事上,他武功高强,能冲锋陷阵,亦能指挥作战,在整个宋朝历史上,这样能文能武的人物,我只想到了岳飞。

辛弃疾对国家忠义,在大宋面临危难之际,他毅然决然地放弃金人给予的高官厚禄,投奔故国,报效国家。

对朋友上,他也是一样的豪气干云讲义气,从来没有对不起朋友。

在他率兵起义之后,认识了义端,并且二人理念相同,于是义结金兰;但后来义端反叛起义军,他手刃仇人。

投奔耿京之后,更是为起义军鞠躬尽瘁,耿京被叛徒杀害之后,他亲率五十骑人,勇闯金兵数万人大营,将叛徒张国安擒回建康,为耿京报仇。

辛弃疾出帅淮军时,结识了一个叫陈亮的人,两人一见面,便相见恨晚,把酒言欢;辛弃疾大谈自己的军事理论思想,他说宋朝可以吞并北方,同样北方的金国也可以吞并宋朝;而且临安并非是帝王的久居之地,如果敌人“断牛头之山,则天下无援兵;如果敌人决西湖之水,则满城皆成鱼鳖……

这些话其实都是大逆不道之言,辛弃疾将陈亮当成了知己,所以才口无忌讳。

而那时候的陈亮,穷困潦倒,仕途不顺,跟辛弃疾根本不是一个层面的人。

两人醉倒之后,陈亮辗转反侧,无法入眠,他想到辛弃疾平素里沉默寡言,不苟言笑,如今在醉酒状态之下,说了这么多不应该说的话,万一他清醒之后,自知失言,要杀自己灭口怎么办?

想到这里,陈亮再也睡不着了,他半夜起来偷偷溜走了,还顺手盗走了辛弃疾的骏马。

一个多月后,陈亮主动写信给辛弃疾,要求借10万块,辛弃疾如数与之,并没有将之前的事情放在心上。

后来,两人成了至交好友,经常在一起谈论抗金话题,辛弃疾还写下名作《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赠与陈亮。

辛弃疾并没有因为陈亮的地位与自己相差太大而忽视了他,更没有因为陈亮的误会而从此不再信任此人,而是豁达开朗,不计前嫌,确实是一位值得深交的名仕。

不仅如此,辛弃疾与理学大家朱熹是至交好友,两人曾经共游武夷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朱熹去世之后,他的学说并定义为”伪学“,遭受打压,他的门生以及朋友,都离他而去,无人敢去吊唁,但辛弃疾却不畏禁忌,前往吊唁,并且还留下了千古悼词:”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人这一生中,有这样一位值得深交的朋友,虽死亦无憾了!

朱熹如果泉下有知,我想他也应该感到欣慰吧!

对家国忠心,对朋友忠义,这样的辛弃疾,难道不是真英雄吗?

四:壮志难酬,英雄高呼“杀贼”而长眠

对国家忠心,对朋友忠义,文能提笔作词,武能上马杀贼。

我们无法想象,像辛弃疾这样精才绝艳的人物,如果南宋朝廷能够重用他,他一定能够在战场上取得非凡的成就。

可惜,他虽然有能力,有想法,但却一生都郁郁不得志。

自从他回归故国的那一天开始,就注定了他从此不得志,因为他是北方的”归正人“,朝廷不会完全信任他,不会真的给与他高官;还因为宋朝的高层根本无意北伐,他们只偏安一隅,只求苟且。

也是因此以上原因,纵然辛弃疾才华盖世,武功卓绝,但却一直遭受朝中奸佞的排挤,致使他无法在官场上立足,在十年的时间里,他的职务调动了十几次之多,最长的一次任职,也没有超过一年半。

而朝廷之所以如此频繁的调动他,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辛弃疾在他的职能上不能有所成就,无法树立威望。

英雄,无用武之地!

虽然他埋头写下了《美芹十论》,详细的分析了宋朝和金兵的情况,建议进兵山东,再图中原。

可是,他的建议并未被朝廷采纳,他的一片拳拳赤子之心付之东流,他只能含泪写下《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嘉泰四年,也就是公元1204年,辛弃疾再次出仕,任镇江府,而此时的辛弃疾,已经65岁高龄了,他登临北固亭,凭高远望,抚今追昔,感叹自己报国无门,心中悲愤难耐,于是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千古传唱之作: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开禧三年,也就是公元1207年,朝廷再次启用辛弃疾,令他去临安府赴任,可此时的辛弃疾已经重病卧床,无法再起身赴任,于是只能上奏请辞。

同年9月,已经卧床月余的辛弃疾突然睁开眼睛,大喊”杀贼,杀贼!“然后,一切归于沉寂,一代文豪大家辛弃疾溘然长逝。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终究,辛弃疾也没能回到吹角连营,没能战死沙场,荣归故里;没能带领大宋军民收复河山。

听闻辛弃疾去世的消息,好友陆游悲伤难耐,吟出“君看幼安气如虎,一病遽已归荒墟”千古名句,悼念这位至死不忘收复河山的挚友。

辛弃疾,就这样带着无尽的悲愤和遗憾离开了人世,南宋军民从此失去了一个百战名将,但中国文学史上却从此多了一座永世不倒的丰碑。

辛弃疾,无论是生还是死,他最念念不忘的事情,依然还是”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震乾坤。

辛弃疾,对家国忠心,对朋友忠义,就算人生走到尽头,依然不忘初心,始终如是。

世间有如此男儿,当得”真英雄,伟男人“!

后记:

辛弃疾的一生跌宕起伏,波澜壮阔!最后在无尽的悲愤和遗憾中溘然长逝,这是时代的悲哀!

他上马能杀贼,下马能安民,武将里最会填词的,文人中最会打仗的;他在战场上留下了太多的传奇,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六百余首诗词,千古流传。

他生的壮烈,死的遗憾,他一生铮铮铁骨,对朝廷忠心,对朋友忠义,却遭受排挤,一身抱负无法施展,这是时代对他最大的不公!

他是人中之虎,词中之龙,在后人心中,他的风采盖过了同时代的所有人,他的事迹疯传天下,他的作品流传千古,这是历史对他最大的公平!

(0)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9015743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