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杂谈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其革命性)

苦松 2022-11-22 09:00:14 0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广泛。公元466年冯太后临朝称制开始,490年,冯太后去世,孝文帝亲政,到496年,时间跨度30年,推行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改革,其中许多改革举措都是首创性,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影响上千年。经济方面均田制是基本实行均田制,均田令的主要内容就是对不同性别的百姓奴婢和耕牛授田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广泛。公元466年冯太后临朝称制开始,490年,冯太后去世,孝文帝亲政,到496年,时间跨度30年,推行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改革,其中许多改革举措都是首创性,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影响上千年。

经济方面均田制是基本

实行均田制,均田令的主要内容就是对不同性别的百姓奴婢和耕牛授田。分为露天、桑田,露田种粟,桑田种桑榆枣树。对朝中官员授予职田。

均田制恢复了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的经济制度,确立了北方农业大国地位,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也成为封建王朝最理想的经济制度,并在隋唐时期实行。

最终以土地的买卖和兼并,人口的大量增长,可供分配的土地减少,均田制赖以存在的基础动摇。代之而起的是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均田制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在历代的农民起义中喊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也是对均田制的回归和怀念。终因封建地主制度的

而以农业为中心的均田制度,是以渔猎游牧为生的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的制度,体现的统治者英明和顺势而为。认同和尊重农耕民族的根本和基础。

租调制是赋税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体现客观性和先进性,由两汉时期的以粮食为征收对象,转变为以一对夫妻为征收主体,体现了公平和多样,以粟为租,以布帛为调。为隋唐时期的租庸调制奠定了基础,庸即徭役,也为后世的赋税制度提供参考。

建立三长制,取消宗主督护制度,建立里、乡、党三长制度,进一步完善和确立的基层行政组织,是对郡县制度的有效补充和完善,大大的释放了劳动力,杜绝了宗主督护制下的人口隐蔽弊端。有效的发动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和作用,这一制度甚至延续到近代。

政治改革方面涉及到整顿吏治、改革俸禄制度和官制。

在文化方面的改革

推广教育建立国子学、太学和四门小学,尊孔崇儒,加紧在洛阳加紧修建孔庙祭孔,对孔子后给予土地和钱财,让他们祭祀祖先。这一次都延续了两汉时期儒家思想和文化的趋势,继承发扬了其他少数民族的尊孔重儒的传统,复兴和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为之后的隋唐王朝,确立了先导和前提,在之后的王朝中根深蒂固。

促进了汉化的改革,迁都洛阳。使北方少数民族正式的完全地进入中原地区,发挥地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优势,并利用黄河之便,发展漕运,加大粮食物资的交通运输。着汉服习汉语改汉姓,与汉族通婚。彻底的、全面的、革命性地推进汉化的过程,加速民族融合形成新的大民族。通过汉化胡化,汉胡互化,极大提高了鲜卑族的文化和生活水平。

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主要是冯太后推出并实施,迁都洛阳,加速汉化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相互递进互为补充,成为北魏改革的重要内容。

(0)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9015743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