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杂谈

纳兰明珠最后的结局(康熙为何不杀奸臣纳兰明珠)

乔安然 2023-01-03 08:59:58 0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是位满腹才华的作词人,也是清词的“活招牌”。纳兰明珠是纳兰性德的父亲,活得却不如纳兰性德这般洒脱。纳兰明珠一生都沉浸于官场的争斗,最后却未能延续荣耀,只落个闲职傍身。纳兰明珠一生功过参半,他是奸臣,受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是位满腹才华的作词人,也是清词的“活招牌”。

纳兰明珠是纳兰性德的父亲,活得却不如纳兰性德这般洒脱。纳兰明珠一生都沉浸于官场的争斗,最后却未能延续荣耀,只落个闲职傍身

纳兰明珠一生功过参半,他是奸臣,受贿高达二千万两,他是功臣,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治理黄河……

索额图与纳兰明珠,是康熙年间的一对宿敌,索额图贵是皇亲贵胄,为何康熙最后诛杀索额图,而留下纳兰明珠呢?

纳兰明珠艰难谋权

“起点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努力做好绝地反击的准备,凡自强不息者,终会成功。”纳兰明珠正是这般,才获得一身功勋。

纳兰明珠祖上虽是高贵的叶赫那拉氏,但经由几代人的辗转,风光早已不复存在。

没有背景做靠山,没有权势可攀附,纳兰明珠一开始,只是皇宫里的一名底层侍卫。

但是纳兰明珠肯吃苦,头脑也好使,知道察言观色,对当时的政治格局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认识。

两年时间,纳兰明珠从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侍卫,迅速升迁为侍卫总管,又过去一年时间,升迁至弘文馆学士。

纳兰明珠作为弘文馆学士,可以参与朝政。初入政场,他小心谨慎、步步为营,放长线钓大鱼,开始规划自己的政治路线。

康熙十二年,纳兰明珠才算真正得到康熙的青睐。那年,康熙想要削弱藩国,急需一支精明能干的军队。

纳兰明珠打听到康熙有意巡查他所负责的军队,他瞬间意识到,自己翻身的机会来了。

纳兰明珠安排士兵每日操练,还颁布了士兵训练的教条准则,从整体上提升士兵的素质。

果然,康熙巡视完纳兰明珠的军队后,龙颜大悦,他认为有纳兰明珠这样整装待发的士兵,削弱藩国便指日可待。

康熙回朝后,对纳兰明珠大肆褒奖,也有意提拔他,将他看作权臣博弈的中坚力量。

此时的纳兰明珠年近四十,他的政途才刚刚迎来巅峰时刻,为了成为康熙的心腹,他进言献策,立下“三大奇功”。

纳兰明珠苦立的“三大奇功”

纳兰明珠接到康熙的第一大任务,是平定藩国。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并列为三藩。

此三藩犹如康熙心中的三根刺,一日不拔,康熙一日夜不能寐,但是朝中极少有人赞同康熙平藩国的想法。

史书曾记载,康熙在朝上曾说:

“吴、尚等蓄谋已久,今若不及早除之,使其养痈成患,何以善后?况其势已成,不若先发制之可也。”

吴三桂等人蓄意谋反,如果不尽早铲除这些后患,放任他们休养生息,以后必将酿成大祸。

如今大清局势正好,不如大清动兵先发制人,将他们谋反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

不出所料,没过多久,吴三桂等人起兵谋反,将半个江山吞下,纳兰明珠献策:

“尚之信标下官兵共十五佐领,分入上三旗,每一旗五佐领,为数不多,不必分隶八旗。以后若撤回迁移,亦不论旗分调取,有满洲大兵押送,分入上三旗办法可行。”

纳兰明珠将士兵合理分配,方便作战时调配,康熙赞同他的方案,即刻按照他的建议排兵布阵。

这场平乱中,清军大获全胜,康熙对出谋划策的纳兰性德褒奖有加,将其视为左膀右臂。

平定叛乱没多久,纳兰明珠又主张收复台湾,这是纳兰明珠为大清立的第二大奇功。

当时台湾正处在无将才可用的时期,兵力也十分孱弱,此时正是大清一举收复台湾的大好时机。

康熙点头同意收复台湾,但是该派谁去,却成了康熙面前的一道难题,于是他暂定福建总督和巡抚一同前往。

纳兰明珠认为康熙的安排不够妥当,据他所知,福建总督与巡抚二人性格倔强,且意见多有不和,于是向康熙推荐施琅:

“若以一人领兵进剿,可得其志。两人同往,则未免彼此掣肘,不便于行事。照议政王所请,不必令姚启圣同往,着施琅一人进兵,似乎可行。”

两人带兵必会相互掣肘,这是战场上的大忌,施琅一人带兵出征足以收复台湾。

施琅清正廉洁、爱民如子,在水上作战方面能力突出。康熙深信纳兰明珠,命施琅独自率领水师前去收复台湾。

施琅不负众望,一举拿下台湾,康熙大喜,对施琅加官进爵,对纳兰明珠更是宠信有加。

纳兰明珠没有辜负康熙,没过几年,又立第三件奇功——处理北部沙俄进犯,促成《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康熙二十年,纳兰明珠向康熙举荐彭春做将军,康熙二十二年,纳兰明珠又夸赞萨布素军事能力极强。

沙俄接二连三地进犯大清领土,康熙一直未能找到应战的将领。纳兰明珠想为康熙排忧解难,于是推荐彭春与萨布素前去应战。

二人没有辜负康熙的重托,连续两次击退了沙俄,并占领了雅克萨城,逼得沙俄不得不派人前来求和。

纳兰明珠当时任大学士,康熙派他亲自前去与沙俄使者谈判。在与沙俄交涉中,纳兰明珠斥责沙俄在大清边境作恶多端、残害大清子民。

纳兰明珠的此次谈判,促成了大清与沙俄之间《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保大清边境百姓风调雨顺多年。

纳兰明珠屡立“奇功”,招惹朝中索额图及其党羽的“红眼”,也为后来朝廷上两派的明争暗斗埋下了伏笔。

纳兰明珠建奇功,惹宿敌索额图嫉妒

索额图似乎命中注定要与纳兰明珠成为宿敌,两人的起点和经历截然不同,最后却处在朝廷的同一水平线上,这哪能让善妒的索额图甘心呢?

康熙8岁就继位称帝,因为年幼,不能独自理政,处处受鳌拜压制,康熙成年后,为了将权力收拢到自己手中,娶了索额图的侄女赫舍里氏为妻。

康熙顺势得到索额图的支持,索额图一路协助康熙除去鳌拜,站稳朝堂,康熙也念恩提拔索额图,一时间,索额图在朝堂之上风光无量。

康熙是位“狡猾”的皇帝,他不会允许第二个“鳌拜”出现,于是又快速扶持“新贵”——纳兰明珠上位,让他们在朝堂相互掣肘。

索额图凭借皇亲贵胄的身份,处处刁难纳兰明珠,几次想置纳兰明珠于死地。

在三藩之乱发生前,平南王尚可利用年岁已高的借口,假意请求“撤藩”,想要查探康熙的想法,随后吴三桂与耿精忠也附和“撤藩”。

“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康熙正值壮年,意气风发,三藩兵力强盛,对康熙来说是个莫大的隐患。

但是朝堂之上,以索额图为代表的大部分官员并不支持“撤藩”,因为三藩曾为大清鞍前马后。

如今天下刚稳,大清便要“卸磨杀驴”,此举定会让大清背上不仁不义的骂名,也会寒了天下人的心。

满朝文武,只有纳兰明珠等三位大臣能够体会康熙的焦躁心情,赞同康熙的“撤藩”之举。

在纳兰明珠等人的支持下,康熙同意了吴三桂等人的“撤藩”之举。

果不其然,吴三桂等人的“撤藩”之举是假,试探康熙是真,他们表面配合“撤藩”,背地里早已排兵布阵,蓄意谋反。

三藩叛乱震惊朝野,索额图乘机上奏康熙,请求斩杀当初建议撤藩之人——纳兰明珠,以平熄民愤。

可是康熙不再是当初那个只会依靠索额图的小皇帝,他并未听取索额图的建议,让纳兰明珠一人出来背锅,而是斥责索额图胆大包天:

“此出自朕意,他人何罪?”

康熙皇帝的言外之意是:“主意是我出的,你何必怪罪他人,难道你想要将我也斩杀,以泄民愤吗?”

同在朝堂的纳兰明珠也嗅到了索额图的“杀心”,他知道自己不能再坐以待毙

纳兰明珠也开始积极发展自己的党羽,拉帮结派、结党营私,只为日后在朝堂上能与索额图搏上一搏。

两党之争,朝堂混乱

索额图在朝堂嚣张跋扈多年,极爱排除异党,一旦朝中出现新人,索额图定会先发制人,积极拉拢新人成为自己的党羽。

纳兰明珠与索额图殊途同归,纳兰明珠笑里藏刀,他总是先表现出谦和有礼的态度,此外,索额图打击谁,纳兰明珠就积极拉拢谁。

这场“权力争夺战”持续了很久,朝堂之上也已泾渭分明,两派明争暗斗、相互弹劾。

康熙年事已高,索明之争,不再限于权力之争,他们又将目光锁定在未来储君身上,江山会鹿死谁手呢?

史书记载:“索额图善事皇太子,而明珠反之,朝士有侍皇太子者,皆阴斥去。”

索额图扶持皇太子,因为他是皇太子——胤礽的母族,也是胤礽最坚实的后盾。

正是如此,纳兰明珠将不支持太子的大臣招入麾下,他们暗中打压支持太子之人。

纳兰明珠为了排挤索额图一党,不惜将朝堂弄得乌烟瘴气,御史郭琇曾评价纳兰明珠:

“明珠对人柔颜甘语,百计款曲,而阴行鸷害,意毒谋险。”

意思是纳兰明珠处事圆滑,说话顺耳,明面办事让人挑不出她的错来,但是暗地里却阴狠歹毒,蓄意谋划。

纳兰明珠被诟病为“奸臣”,是因为在党派之争中,他太想赢过索额图,逐渐迷失自我、步入歧途。

《清史稿》中记载:“明珠既擅政,簠簋不饬,货贿山积。”

纳兰明珠滥用私权,干涉朝政,竟敢敞开大门,公开受贿,他家中的金银珠宝堆成山。

不仅如此,纳兰明珠还放任手下的人强取豪夺,而他则为党羽在背后撑起保护伞。

纳兰明珠位居大学士,长期掌管吏部,每年上任的新官必须先经过他的手,颇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意思。

每逢官员加官进爵,纳兰明珠都洋洋得意地对别人称:此人曾出于我的门下。当官员被贬时,他又假惺惺地说:没有我,你只会更惨。

《清史稿·明珠传》记载:“康熙二十三年学道报满应升者,率往论价,缺皆预定。”

康熙二十三年,朝廷急需人才,官位多有空缺,纳兰明珠竟将这些官职派党羽论价起卖,公然败坏朝纲。

纳兰明珠在位时,犯下的过错如过江之鲫,康熙是位明君,眼里容不下沙子,为何能留下纳兰明珠一命,而不能饶过索额图呢?

诛杀索额图,放过纳兰明珠

康熙得知纳兰明珠买卖官职时,勃然大怒,也知道自己对他的宠信过了头,导致他这般无法无天。

群臣得知康熙要惩罚纳兰明珠时,纷纷上禀训斥纳兰明珠的恶行。康熙罢免了纳兰明珠的官职,只给纳兰明珠留了个闲职养老。

早在纳兰明珠被免官之前,索额图一党就惨遭重创,当时纳兰明珠率先收集到索额图罪行的证据,将索额图一党扳倒。

但是康熙为了顾及太子胤礽的面子,并未对他大动干戈,只是削减他的大部分实权,依旧将他留在朝中。

纳兰明珠一党被废后,索额图伺机而动,想要再度权倾朝野,为太子铺好登基之路

索额图私下开始谋划夺权,不料此事被康熙得知,康熙下令直接将他处死,而不像之前那般简单了事。

《清史稿·索额图传》记载:“索额图助允礽潜谋大事,朕知其情。”

索额图意图不轨,对朝廷不忠不义,此等祸害不除,天下必将大乱,康熙的子嗣也必定跟着遭殃。

对比纳兰明珠与索额图的结局,差距只在一点,那就是索额图企图决定未来江山的主人,触碰了康熙的底线,而纳兰明珠再不济,也是一个立“奇功”的奸臣。

结语

“竭忠诚而事君兮,反离群而赘肬。”康熙作为帝王,身边需要忠心耿耿,别无二心的臣子。

纳兰明珠是奸臣,但是他对国家并无二心,又屡立“奇功”,只不过他的贪念太甚,最后只能做个闲官。

索额图仗势欺人,权势滔天,被贬后不知悔改,企图江山易主,是可忍孰不可忍,必须除之以后快。

(0)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9015743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