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杂谈

凡尔赛条约,《凡尔赛条约》是个怎样的条约?为啥有人说它帮助希特勒上了台?

2023-08-25 04:55:00 0

《凡尔赛条约》又叫《凡尔赛和约》,全称是《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国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就是协约国对战败国就是同盟国的和约,其主要目的是消弱德国的势力。那么,《凡尔赛条约》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条约?为什么有人说《凡尔赛条约》帮助希特勒上的台呢?大家知道,《凡尔赛条约》是1919年6月在巴黎和会

《凡尔赛条约》又叫《凡尔赛和约》,全称是《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国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就是协约国对战败国就是同盟国的和约,其主要目的是消弱德国的势力。

那么,《凡尔赛条约》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条约?为什么有人说《凡尔赛条约》帮助希特勒上的台呢?

大家知道,《凡尔赛条约》是1919年6月在巴黎和会上签署的和约,而希特勒是在1933年1月才登上德国总理的宝座,这中间相隔将近14年的时间,《凡尔赛条约》怎么可能跟希特勒的上台扯上关系呢?让我们先从《凡尔赛条约》说起。

条约的苛刻

《凡尔赛条约》内容十分庞杂,共分15部分,432条。第一部分26条为国联盟约,其余406条都是对德国的。关于《凡尔赛条约》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总的认为是一个过于苛刻且埋下了隐患的条约。关于它的苛刻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

一是割地。协约国尤其是英法认为让德国割地是必须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肢解德国,使其丧失日后再威胁他们能力。为此,依约规定,德国首先把阿尔萨斯和洛林还给法国,毕竟这两个地方在历史上就是法国领土。双方的疆界必须恢复到普法战争以前的状态,这样法国才有安全感。

要同意波兰复国,这个在历史上几度被瓜分灭国120多年的波兰,这次在英法美操纵下得以复国。依约,德国必须把领土割让出来给波兰,还得确保波兰有海岸线。这样德国就得把西普鲁士省、波森省、东普鲁士省的一部分和上西里西亚的部分地区都给波兰。

还要承认卢森堡的独立,准许北石勒苏益格回归丹麦。然后上西里西亚要给捷克斯洛伐克,德国的但泽地区要归国际联盟管理,并设立但泽自由市。还要把尤本和萨尔梅迪、克莱佩达割让给比利时。条约还规定,德国和奥地利不能合并,否则视为违约。

二是赔款。德国的战争赔偿金经问题,协约国的赔偿委员会经过层层商讨,决定让德国赔偿2260亿马克,而且是黄金支付,后减至1320亿帝国马克。1921年确定为1320亿金马克,相当于9.6万吨黄金。如此是为防止德国玩命印纸票子。但这个做法差不多是把德国榨干了也拿不出来的。

为了防止德国拿不起,德国还要把萨尔煤矿区给法国开采十五年。这十五年萨尔国际联盟管理,十五年后由当地进行公投,决定它到时候是回归德国,还是继续留给法国。可以想象,这十五年里,法国玩了命地破坏性的开采,给德国造成巨大损失。

三是裁军。裁减德国军队是协约国惩罚德国消除危险的又一个重点。一战中德国军队的战斗力协约国领教了。当时德军是四线作战,北面的海上有英国,西线有法国,东线有俄国,南线有意大利。身处四战之地的德国,不仅没有崩溃,反倒让协约国损兵折将。对此,协约国仍心有余悸,所以德国军队成为裁减的重点。

事实上,战后的德国军队处于混乱状态。基本是散兵游勇,或是三五成群地返回家乡。后来大多成为了自由军团的成员,参与了许多边境冲突。而新成立的魏玛德国也需要军队,因此在1919年颁布法令,成立了临时国防军,包括临时国家陆军与临时国家海军,陆军人数有大约40万人。

这个为数不小的军队,在协约国看来就是一个威胁,而且有可能成为德国日后扩军的种子。所以协约国就为魏玛德军设立了复杂而又十分详细的限制规定。陆军规模不得超过十万人,只能有七个步兵师和三个骑兵师,不允许有坦克和重炮等重装备。

海军的规模不能超过一万五千人,这个数包括船上的水兵,海岸防卫力量和信号站、以及行政人员在内。好舰船抵债都被协约国拿走,剩下的都是老旧舰船,只允许有六艘重无畏舰、六艘轻巡洋舰、十二艘驱逐舰及十二艘鱼雷艇,不允许有潜艇。

四是设立非军事区。为了监督确保德国落实《凡尔赛条约》情况,要求德国拆除莱茵河以东五十公里内的工整,但东部和南部边界要塞工程要保存以设立一个非军事区,由协约国军队进驻非军事区,对德国落实《凡尔赛条约》情况进行监视。如若德国认真履约,则在十五年内分批撤军。反之,这里就是再次打击德国的桥头堡。协约国想以这种方式,对德国进行严密的监控,严防德国死灰复燃。

德国的愤怒

《凡尔赛条约》一出炉,德国人群情激愤,而这种愤怒和屈辱感在国内蔓延,在巴黎的代表团拒绝签字,德国政府也表示抗议。激进的德国海军还自沉军舰以抗议《凡尔赛条约》。

在德国人眼里,他们没有战争责任,因为在那时国与国之间矛盾无法调和,最终都是靠战争来解决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不过是列强间的互殴,谁是正义,谁是邪恶,凭什么让我们割地赔款裁军?德国人一肚子的委屈和不满。

然而,这种抗议对于强大的协约国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当时协约国的全面优势对德军的全面崩溃,怎样抗议也是无济于事的。同时协约国在1919年6月18日发出了最后通牒,如果不接受《凡尔赛条约》,结果就是战争继续。此时魏玛德国政府陷入了两难局面,如果接受,那么他们在国内就要失去支持。可如果不接受,他们又打不过协约国。陆军总司令保罗·冯·兴登堡也表示,战争是打不赢的,德军已经无力再战。无奈之下,魏玛德国政府只能选择签字。

所以,德国复仇主义者就喊出了“打倒凡尔赛条约”的口号,煽动否认凡尔赛条约的民族情绪。客观上在严惩战败国思想指导下制定出来的苛刻条约,使德国不愿意或是根本不可能执行,而战胜国也不打算强迫德国执行,这就是说,条约不足以摧毁德国的经济和政治势力。同时它损伤了德意志民族的自尊而激起强烈的复仇欲望。这为希特勒登上德国政治舞台打开了方便之门。

希特勒上台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经过10年德国人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情绪尚未平息,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正悄然而迅速从华尔街蔓延开来。众所周知,德国的经济严重依赖美国,所以致使企业倒闭,产销萧条,失业人数骤增,最高时达600多万。

这样一来,不满情绪和经济危机搅和在了一起,希特勒等人抓住了这个绝好的机会,大肆宣染经济危机是政府无能的表现,是政府接受《凡尔赛条约》和巨额战争赔款造成的,让深陷困境的德国人把希望寄托在极善讲演的希特勒身上。经济危机就此发展成为一场国家危机。更使社会各阶层的矛盾不断激化,人民群众对魏玛政府极为不满,强烈要求建立一个拯救德意志民族、给社会带来安定,给人民带来幸福的新政府。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希特勒终于在1933年1月30日登上了总理的宝座。魏玛政府下课,由希特勒统治的第三帝国诞生。这个时候的德国人憎恨逼迫他们签订《凡尔赛条约》协约国,希望有朝一日希特勒能带领他们再跟协约国干一场。

就这样,希特勒这个冒险家、战争狂人登上了德国的历史舞台,所以,才有人说是《凡尔赛条约》造就了希特勒。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源并不是《凡尔赛条约》,而是希特勒个人的野心。

各位看官以为如何?请发表高见!

(0)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9015743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