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杂谈

戈尔巴乔夫改革,解读戈尔巴乔夫改革:看似赫鲁晓夫的手法,为何最后掉坑里了?

2023-08-26 07:06:59 0

苏联从1982年11月10日,到1985年3月15日,苏联三任元首接连去世,这在外界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但1985年,契尔年科病逝后,苏联从政界到民间,对苏联状况十分不满。认为苏联领导人太过于保守,根本没什么作为。本来安德罗波夫很厉害,但命不长。此时的苏联民间已经积攒了很多对苏联政界高官的不满。戈尔巴

苏联从1982年11月10日,到1985年3月15日,苏联三任元首接连去世,这在外界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但1985年,契尔年科病逝后,苏联从政界到民间,对苏联状况十分不满。认为苏联领导人太过于保守,根本没什么作为。本来安德罗波夫很厉害,但命不长。此时的苏联民间已经积攒了很多对苏联政界高官的不满。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他针对苏联过去封闭、僵化和教条主义及一些不民主的现状。戈尔巴乔夫在苏共27大提出“公开性”的改革任务,这是他经济改革中一个任务。戈尔巴乔夫认为:“没有公开,就没有民主”。提法没错,但戈尔巴乔夫却掉坑里。

01

戈尔巴乔夫针对苏联一些封闭和僵化的做法提出“公开性”没有错,而且作为改革目标也没有错。因为要改革,必须要打破一些旧有的东西,但戈尔巴乔夫所说的“公开性”在苏联体制来说是有一个度的,如何公开,怎么公开,公开程度如何?等等,这些都需要谨慎实施,或者说要设定一个标准,不能盲目地公开,否则就乱了。

但戈尔巴乔夫恰恰也不知道如何公开,怎么公开。在戈尔巴乔夫心里,其实这个“公开性”的问题是一个很模糊不清的东西,连戈尔巴乔夫本人都没弄明白怎么操作实施,他就在27大上提出了。但提出后紧接着他要指导有关部门进行研究探讨,进一步提出具体目标和计划。但戈尔巴乔夫没这样做,实际就为自己挖了个坑。

如果赫鲁晓夫当年对自己否定斯大林的做法,他有自己的预见性,赫鲁晓夫深知他的做法“过猛”。但戈尔巴乔夫对“公开性”可能带来的危险性,他根本没有认识到,也没有预见性。因此,后来苏联在戈尔巴乔夫的“公开性”引导下,公开变味了,而且苏联政府对媒体也失去控制,这就造成了泛滥的“公开”。结果很明显:对苏联制度造成重创。

02

为了配合戈尔巴乔夫的“公开性”的改革,戈尔巴乔夫选换了宣传部长。在戈尔巴乔夫眼里,要公共一些事情,不应该什么事都封闭。当戈尔巴乔夫回答美法记者的谈话后,苏联的“真理报”马上进行报道。因此,戈尔巴乔夫鼓励报纸、电台、电视等揭露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这显然是向民主化过渡。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四号机组爆炸事故发生后,戈尔巴乔夫不止一次谈到公开性。因为这次核事件发生后,一些西方国家不满,向苏联表示严重的抗议。但由于当时爆炸事件发生后,苏联并没有向外界及时公开报道此事。但这件事发生后,戈尔巴乔夫更有理由把公开性向深层次“试水”。

此后苏联《星火》、《莫斯科新闻》、《论据与事实》等国家媒体开始打破批评的“禁区”,对以前不能发表认为是秘密的资料,开始不断公布于众。但这种“公开性”深入后,一些问题开始出现。比如对苏联湖泊污染问题被媒体公布出来后,引起民众不满,民众就把问题责任推给各级政府。

如果说新闻媒体及时报道,揭露一些问题无可厚非,但如果把这种做法放大看,就会出现扭曲、抹黑等谣言,而政府不管,就让一些问题成为今后国家发展的问题。如果国家控制不了媒体,那就走向自由化道路,导致国家混乱。

其实不要以为美国是民主自由国家,但如果你在美国随意发表一些看法,或者做一些出格的话,美国警察会找你喝茶。

03

戈尔巴乔夫在推动“公开性”一事上,渐渐到了“深水区”。这个所谓的“深水区”就是敏感领域,比如意识形态方面。

在苏联时期,有很多不易公开的文学作品,即使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都不敢公开这些作品,但戈尔巴乔夫却敢做,当时有一本苏联禁书叫《阿尔巴特街的儿女们》,还有一部影片叫《忏悔》,戈尔巴乔夫放开出版。当时公开后,有关部门也进行阻止,但上报给戈尔巴乔夫后,他亲自批准后才允许发表。

戈尔巴乔夫亲自过问后,苏联一些禁书等文化作品放开了。有些禁书是一些持不同政见者,以及流亡者写的反政府文字。这些禁书重新公开后,一时间成为苏联的一个重要事件。

西方开始给戈尔巴乔夫戴上“改革家”、“苏联最有希望的领导人”等高帽子,戈尔巴乔夫沾沾自喜,他认为比前任都厉害。此后戈尔巴乔夫调整了一些媒体的主编,比如苏共刊物《真理报》等都换了主编。华约国家的一些国家媒体也换了主编,进一步推动了“公开性”发展。

国家媒体被一些亲西方人掌握后,“公开性”更加肆无忌惮地发展了。戈尔巴乔夫本来以为能控制这些媒体领导人,但到了1988年根本没法控制了。

戈尔巴乔夫在推行“公开性”时最愚蠢的一招,居然废除了50多年的书报检查制度,苏联保密检查总局的职能没有了。又没有其他制约的措施,苏联的媒体完全失去了控制,也给西方国家媒体舆论渗透奠定了基础。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0)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 “电话之父”不是贝尔,而是缪奇吴国发作者按:这篇文章首先于2005年在《太平洋论坛》杂志发表;从2007年起,在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网易、腾讯网、光明网、环球网、博客中国、精......

    2023年08月26日
  • 《四世同堂》是老舍长篇小说中的代表作,他用一百多万字描写了1937年日本侵华、北京沦陷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北京西城区小羊圈胡同各家各户的不同人生选择和遭际,具体而微地呈现出大历史变迁......

    2023年08月26日
  •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时虽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反之亦然。这个成语出自淮南王刘安著《淮南子·人间训》。住在边塞附近的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他家的马跑到......

    2023年08月26日
  • 大咖云集的《突围》,终于播出了。不过最近的几天,随着剧情的深入,不少网友感叹道:赵立新真是活该啊。多好的一部剧,结果他偏偏把自己给毁了,如今连脸都被“换”得不像样了。说起来网友的感叹,还......

    2023年08月26日
  • 在历史上有一位比洪秀全、汉灵帝、隋炀帝的残暴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一位帝王,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类可堪称是绝无仅有,此人就是北齐开国之君神武帝高欢的第二子高洋,于公元550年执掌东魏大权,......

    2023年08月26日
  • 大咖云集的《突围》,终于播出了。不过最近的几天,随着剧情的深入,不少网友感叹道:赵立新真是活该啊。多好的一部剧,结果他偏偏把自己给毁了,如今连脸都被“换”得不像样了。说起来网友的感叹,还......

    2023年08月26日 杂谈
  •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时虽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反之亦然。这个成语出自淮南王刘安著《淮南子·人间训》。住在边塞附近的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他家的马跑到......

    2023年08月26日 杂谈
  • 11月13日,漫威漫画的元老级作家斯坦·李去世了,享年95岁。斯坦·李曾经创作了蜘蛛侠、钢铁侠、雷神、X战警等一系列大家耳熟能详的超级英雄,因此也被称为漫威之父。斯坦·李去世,影视界的明......

    2023年08月26日 杂谈
  • 视频加载中象脚鼓是傣族的重要民间乐器。云南芒市大湾村的朗四是傣族象脚鼓舞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0岁出头的他,在自己的家里坚持制作象脚鼓已46年。要制成一只完整的象脚鼓需要花费大量的时......

    2023年08月26日 杂谈
  • “电话之父”不是贝尔,而是缪奇吴国发作者按:这篇文章首先于2005年在《太平洋论坛》杂志发表;从2007年起,在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网易、腾讯网、光明网、环球网、博客中国、精......

    2023年08月26日 杂谈
  • 主角左胸口被袭击,却因心脏位于右边而逃过一劫,这样的影视桥段你一定不陌生。乍一看其离谱程度与当下的各类神剧有的一拼,然而现实总能够超出你的想象。《天龙八部》黄眉僧2018年的春天,俄勒冈......

    2023年08月26日 杂谈
  • 赵云,也就是赵子龙,常山真定人,在《三国演义》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后世赞为有大......

    2023年08月26日 杂谈
  • 《清平乐》中的许兰苕,一个嫉妒心很强,最终被自己嫉妒心吞噬的女子。许兰苕的一生,都不曾学会欣赏别人,认可自己,她的目光总是关注在别人身上,看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自己没有,要么选择一味打压......

    2023年08月26日 杂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9015743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