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杂谈

黄海海战,北洋舰队真的输了黄海海战吗?四个方面带你来看

2023-08-27 22:27:13 0

本文作者为羽昕,严禁抄袭转载。黄海海战是当时中日双方海军的一次主力决战,其规模之巨大,战斗之激烈,时间之持久,在世界海战上都是罕见的。不仅是甲午战争中的一次关键战役,也是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甲午战争的成败因《马关条约》的签订而已有定论,但对甲午战争的黄海海战胜负问题不能单纯因甲午战争的失败而盖棺

本文作者为羽昕,严禁抄袭转载。

黄海海战是当时中日双方海军的一次主力决战,其规模之巨大,战斗之激烈,时间之持久,在世界海战上都是罕见的。不仅是甲午战争中的一次关键战役,也是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甲午战争的成败因《马关条约》的签订而已有定论,但对甲午战争的黄海海战胜负问题不能单纯因甲午战争的失败而盖棺定论。

黄海海战

一、黄海海战战前分析

(一)战前战略

从海军战略来看,清朝采取的是保守策略。北洋水师实行的是“保船制敌为要”的方针,战前李鸿章心里知道北洋海军实力已不如日本,但又不敢说出北洋舰队的真实实力,所以他的主张一是保船,二为避战,所谓“作猛虎在山之势”,完全是自欺欺人之谈。与北洋水师在战略上不同,日本海军在战争之前就制定了以舰队决战夺取制海权的明确战略。当日本联合舰队护送援军登陆仁川的行动结束后,9月13日,日本做出了决战部署,联合舰队本队和第一游击队开赴鸭绿江口,与北洋水师的主力决战。

战前准备

从战前准备来看,当时朝鲜情况很不乐观,袁世凯和清朝驻英、法公使龚照瑗即建议南洋舰队北调。丰岛海战后,龚照瑗再次建议:“电南洋,集各省兵轮游弋近倭海面,为牵牵计。”淮军将领刘盛休也认为,北洋舰队太单,应急调南洋兵轮北来。但李鸿章对此意见根本听不进去,他在给龚照瑗的电报中说:“南省兵轮不中用,岂能吓倭?”。所以李鸿章并没有做相应的作战准备。如果真能在战前对海军进行相应调整,调南洋、广东和福建的水军北上,北洋不仅防守有余,甚至能够进控朝鲜西岸,从而完全掌握黄海的制海权。但日本海军中将桦山资纪曾两次亲自乘舰前往黄海视察,海军司令伊东佑亨也曾到威海卫北洋海军基地进行摸底。制定了海陆军统筹兼备的全面作战计划,试问中国人有到日本海岸做军事准备的工作吗?

战前实力对比

战前实力对比 制图者:羽昕

军舰的速度关系海战胜负,而舰队的攻击力主要在于火炮。从军舰的速度以及火力方面做出比较,可以看出日本联合舰队航速快,机动性好。日本第一游击队平均航速达19.4节。在战斗过程中,日舰正是利用其速度快、便于机动的特点,抢先居于有利地位。日军火炮攻击力较强,火炮总数大大超过北洋舰队。据英国《海军年鉴》统计,黄海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的火炮发射力超过北洋舰队六倍。但北洋舰队拥有定远、镇远两艘巨型装甲战列舰,重炮多,防护性能较好。炮火质量方面,北洋舰队虽有巨炮八门,有的炮弹实以泥沙,有的弹丸火药内掺水泥。尽管战斗中命中弹丸不少,但因弹炮质量差未能击沉一艘日舰。

中国海军的特点是:船只较老、舰体大、甲板厚,但舰速慢、大炮多快炮少,其中定远、镇远二舰是远东数一数二的铁甲战舰。日军多事下水不就得新船,船速快,火炮射速快,虽然中日海军舰队各有特点,英国斐利曼特海军中将曾评论说:“是役也,无论吨位、员兵、航速,或速射炮、新式舰,实以日本为优。”李鸿章之前就知道北洋舰队在舰船速度和火炮发射速度不如日本,不敢主动出击,这与当时的战争气氛和国内外的普遍认同的中国海军优势很不协调,朝野上下纷纷抨击、弹劾李鸿章,北洋海军这才装模做样的出海巡弋。

蒋廷黻

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中记载“我们的两个主力舰定远和镇远七千吨;日本顶大的战舰不过四千吨。”,传统观点认为北洋舰队比日本海军实力更强,中国占世界第八,日本占世界第十一,但这个排名其实是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师正式成军时的排名,但自此以后,经费大幅减少,北洋水师至1894年,长达八年未置新舰。

李鸿章之前看到中国最大的敌人是日本人,他反对左宗棠武力收复新疆,反对伊犁问题与俄国开战,反对越南问题与法国开战,是想把军费节省下来扩充海军,有先见之明。但他和枢府大臣能想到的加强海军唯 一办法,就是从国外购舰。但军费却被挪为他用,最为严重的是慈禧太后过生日、修缮颐和园及“三海”工程。从1888年起,海军有衙门经费用于颐和园工程的总额,大约750万两。丁汝昌奏请订购快船快炮,均被李鸿章以经费困难为由搁置。仅“定远”、“镇远”的造价加起来只有238万两,证明当时的中国不是没钱,是钱没用在地方该用的地方上。再看看日本,“吉野号”本是英国卖给中国,中国退货后,日本天皇和各级官员都捐钱,举全国之力买下。可见没有近代化的认识,没有新式的文官制度、审计制度,没有监督下的海军建设方案,只会一味的购买外国战舰,且弹药质量太差,许多炮弹击中敌舰却不爆炸的海军,怎能成功。故而李鸿章后来有一句话:以北洋水师一军之力怎能打过日本一国,在一定程度上看来,是有一定道理的。

黄海海战

二、海战过程

9月7日,各路日军渐逼平壤,李鸿章不能不予以重视,决定调刘盛休率铭军防平壤后路。

9日,李鸿章通知丁汝昌,做好护运铭军的准备。

15日,北洋水师主力在丁汝昌率领下到达大连湾,护送陆军4000人。

16日,北洋水师抵达鸭绿江口的大东沟。

17日早上八点时,北洋舰队运兵船卸载完毕,9:00—10:30间,按照往常训练「巳时操」。日方舰队10:23发现北洋水师,但此时并不确定是不是北洋水师主力。11时许,北洋舰队发现日舰,开始准备战斗,全舰士气高涨,丁汝昌下令变阵以人字形迎敌。11:30,日方确认为北洋舰队,发现“人”字阵右翼超勇杨威二舰最弱,便另第一游舰队截击右翼,12:50双方舰队相距5300米,定远第一炮虽未中,落在吉野左100米,成为全队发动进攻的信号。海战正式开始。

第一阶段约九十分钟,双方集中火力打击弱舰,各有伤残,胜负难分。第二阶段历时约五十分钟,日本已跃居绝对优势,而北洋舰队则大为失利,处境困难。第三阶段历时约五十分钟,北洋舰队在危机情况下,勇搏强敌,化被动为主动,迫使日舰南逃。第四阶段日本舰队虽企图南逃,在北洋舰队定远镇远逼迫下,不得以掉头复战。靖远来远修复归队,尚在港内的镇南镇中及右二右三两鱼雷艇出港会合。但日军第一游击队多以受伤,无力再战,向南驶逃,北洋舰队尾追数海里,见日舰开足马力,便转舵驶向旅顺。伊东佑亨见北洋舰队停止追击,下令松岛返吴松港整修,率余舰东去。

三、海战胜负

从作战目标的来看

对于北洋舰队来说,海战属于遭遇战,故保全自身是北洋舰队在黄海海战中最重要的目标。海战是在北洋舰队完成运输和护送中国陆军进入朝鲜的使命后才开始的,北洋舰队没有使日本舰队达到全歼中国海军的目的。对于日本舰队来说,它是打算消灭中国海军,达到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显然日本的目的没有达成。

从战斗状态来看

英国远东舰队观摩了黄海海战,根据英国人所拍摄照片,在浪速号击沉高升号时,可以看到在高升号甲板上用步枪勇敢还击,宁死不屈的清军士兵。中国来远舰中弹200多颗,被猛火包围,但炮手在烈火中依然发炮不停,中外人士目睹其损伤如此严重尚能平安到港,皆为惊叹,视为奇迹。马吉芬曾记述:“各舰皆将舢板解除,仅留六桨小艇一只,意在表明军舰之运命之成员运命,舰存与存,舰亡与亡”。

而日舰在海战中却是先逃,对此日方极力掩饰,却依然露出马脚。伊东佑亨9月8日写给天皇的报告称:“唯时日已将落,中国舰队退至威海卫,我船随之而行”。说中国先退而且不说“逃”,日军不是“追”而是“随”,况且北洋舰队回到的是旅顺港,不是威海卫。因为日军首先终止战斗,而且过了一个多小时才去尾追,如果真是北洋舰队先逃,为何要等一个多小时再去追呢?伊东佑亨只是妄加猜测北洋舰队的去向。在海战中,日军不只逃了一次而是两次,4点10在北洋舰队的逼迫下才回头复战,可见日军士气已经低落。

从双方损失程度看

海战中,北洋舰队“致远”、“经远”、“扬威”、“超勇”被击沉,“广甲”自毁,“来远”等舰重伤,共伤亡近千人;日舰受创也十分严重, “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五舰受重伤,旗舰松岛号被打得完全失去了战斗力。吉野甲板舱面设备被炮火扫地以尽, 仅剩一具躯壳。赤城、比睿重伤。西京丸几乎被打沉, 其余舰只受创颇重,但无一当场沉没,共死伤约六百人;北洋舰队受伤各舰, 海战后不到一个月即告修复, 而日本旗舰松岛号损伤过重, 直到10月尚未修复,可见日军虽虽未沉没,损失也不小。但北洋舰队毕竟沉没了五艘船舰,损失了众多的爱国将领,北洋舰队的损失明显大于日方,在同时亦给日舰以重创。

从对之后影响来看

黄海海战的爆发使日本消灭中国海军的目的没有达成,但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北洋舰队在保守主义指导下丧失了制海权。北洋舰队从旅顺撤退到威海卫后,奉懿旨和恭亲王李鸿章的密函 “保船制敌为要”,北洋舰队两艘巨舰其实已经修复,主力舰9艘,炮艇6艘,鱼雷艇10多艘,整个舰队具有向相当的战斗力。可是日本调遣两万陆军在山东半岛登陆,陆军进攻威海卫军港的后路,海军封锁威海卫的海面,被围攻到这种程度,李鸿章仍严厉丁汝昌不许出战,不得离开威海一步。北洋舰队被迫坐视日军登陆荣成,任凭其进攻。我们的退让相当于把制海权拱手让与他人,也让北洋舰队最终走向覆灭。

四、结语

关于这场海战,应全面地分析当时的情况,公正地阐述这场战役的胜负。中国的失败并不是1894年在那五个小时的失败。在前期没有具体战略也毫无准备,北洋舰队大部分官兵仍能奋勇拚杀,鏖战五个多小时,其英烈精神和光辉事迹,值得称颂的;北洋舰队在自己的势力逊于日本联合舰队的情况下,重创日本联合舰队,使其想全歼北洋舰队的目的没有达成,迫使日军先行南逃,其战绩是值得肯定的;且北洋舰队在战后很快修复好,仍具有相当的实力,只是“保船制敌”的思想下自凿军舰全军覆没,不是因为海战直接导致北洋舰队的失败。

北洋舰队的覆没,对当时中国海军的发展是个重大的打击,不仅标志着清政府20年海军近代化建设以及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也极大的影响了中国海军的发展,在清朝时我们还拥有一只世界排名前列的战舰,但黄海海战之后,中国自此再也没有拥有定远、镇远那样令全世界瞩目的战舰了。十九世纪下半叶,海军战略家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的海权理论形成,论述如何通过夺取制海权来控制世界的理论。当下我们应当有发展海军的意识,加强海军力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当今海军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护国家领海的完整性等多方面中的重大作用。

参考书目

[1]戚其章:《甲午战争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蒋廷黻《中国近代史》,长沙岳麓出版社,2010年版。

[3]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中日战争》第六册,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版。

[4]《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三 甲午中日海战》上册,陈旭麓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1982版。

[5]戚其章《走进甲午》,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6]刘玉明、戚俊杰《辩证看甲午》,北京海军出版社,2005年版。

[7]弘治、张鑫典、孙大超:《盛世之毁 甲午战争110年祭》,北京华文出版社,2004年版。

[8]《马吉芬黄海海战述评》,《海事》第十卷,第三期。

[9]《斐利曼特关于黄海海战的评论》,《海事》第十卷,第一期。

(0)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9015743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