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杂谈

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

2023-08-28 03:36:47 0

今天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国民党设置的战区司令长官部这一军事机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国民党的战区是为了协调作战区域和作战方向国民党军的作战行动而成立的,其主要职责是指挥一个方面和有关省区的作战,对有关省关系作战方面的行政,也有督导之权,因此战区长官常有兼任所在省份省府主席的职务的。战区的最高指挥官称

今天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国民党设置的战区司令长官部这一军事机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国民党的战区是为了协调作战区域和作战方向国民党军的作战行动而成立的,其主要职责是指挥一个方面和有关省区的作战,对有关省关系作战方面的行政,也有督导之权,因此战区长官常有兼任所在省份省府主席的职务的。战区的最高指挥官称司令长官。司令长官可代表最高统帅部对该战区内所有抗日军队实施统一指挥。国民党军的战区级格是最高的,相当于解放军的几野几野吧。朱德是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

战区是指为执行战略任务而划分的区域和设置的军事组织,亦称战略区。它是依据国家的战略意图和军事、政治、经济、地理条件以及战争可能发展的趋势划分的。一般以战区领导机关所在地域或辖区地理方位命名,如1933年中央红军在第四次反“围剿”作战过程中,曾建立东方、东南和西南3个战区。1945年8月,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日本关东军时,建立远东战区。

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1937年8月20日,为了适应当时的军事形势,国民政府建立了国防最高会议和大本营,决定将面临日军进攻之区域划分为五个战区,并确定了各战区的作战任务。

表一:1937年8月20日全国划分的五大战区

战区序列

司令长官

作战区域

主要兵力

备注

第1战区

蒋介石

平汉、津浦路北段

第1、2、14集团军

第2战区

阎锡山

山西、察哈尔、绥远

第6、7集团军

八路军归属该战区

第3战区

冯玉祥

宁沪杭地区

第8、9、15集团军

9月调任第6战区司令长官

第4战区

何应钦

福建、广东

第4、12集团军

第5战区

蒋介石

山东、苏北三省

第3、5集团军

实际并入第1战区;后恢复设置,李宗仁为司令长官

说明:①8月20日,大本营发布第二号训令《国军作战指导计划》,实际上撤销了第5战区,其辖区和部队划入第1战区。②9月11日,军委会又划津浦路沿线为第6战区,司令长官冯玉祥,第3战区司令长官由蒋介石兼任。由于原定第6战区管辖的第5集团军韩复榘不愿服从,冯玉祥也不愿意指挥,故10月15日军委会便撤销第6战区。冯玉祥调任军委会副委员长。③9月19日,以李宗仁为司令长官恢复第5战区建制,作战地域为山东全省和长江以北、江苏与安徽两省的大部,主要兵力为第3、11、21集团军。④10月26日,以川军为主力增设第7战区,司令长官刘湘,承担平汉线的防务;第二年春,因刘湘病故,该战区宣布撤销。⑤同年10月,军委会又增设第8战区,司令长官蒋介石兼任,朱绍良任副司令长官,作战地域为陕南、甘、宁、青,主要兵力为第17集团军。

9月11日,军委会又划津浦路沿线为第六战区,调冯玉祥任六战区司令长官,三战区司令长官则由蒋介石兼任。由于原定归六战区管辖的第五集团军韩复榘不愿服从冯玉祥,冯亦自请不指挥韩的部队,10月15日军委会便撤销第六战区。故六战区并未正式成立起来,冯玉祥也调升为军事委员会副委员会长。10月下旬,第七战区设立,司令长官刘湘,作战区域为浙赣路沿线。不久刘湘病故,该战区随即撤销。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改称第18集团军,朱德任总司令,归属第二战区。

战区的第一次大调整:1938年1月17日,国民政府公布修正过的《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并改组军委会,蒋介石为委员长,冯玉祥为副委员长。最高统帅部制定了战略方针,即“国军武力控制武汉外围及豫皖边区,积极整补,由华北及江南抽出有力一部,加强鲁中及淮南,积极袭扰,诱敌主力于津浦铁路方面,以迟滞敌人之过江西进,并广泛发动华北游击战,牵制消耗敌人,妨害其南渡黄河,直冲武汉”。为此,调整了战区,全国划分为六大战区。

表二:1938年1月调整的六大战区

战区序列

司令长官

作战区域

主要兵力

备注

第1战区

程潜

平汉路沿线和黄河流域部分地区

第1、21集团军

第2战区

阎锡山

山西及绥远、河北、河南各一部

第18集团军、南北前敌

含第18集团军

第3战区

顾祝同

江苏、浙江等地

第10、19、23、28集团军

含新四军

第4战区

何应钦

两广地区

第12集团军、第8军团

第5战区

李宗仁

津浦路地区

第3、11、21、24、27集团军

第8战区

蒋介石

甘、青、宁地区

第17集团军

撤销第6、7战区而增设

说明:①与1937年8月20日始设置的五大战区相比,各战区司令长官稍有变更:1战区,蒋→程潜;3战区,冯玉祥→顾祝同;5战区,蒋→李宗仁。②1938年6月,为了应对武汉会战,增编第9战区,司令长官陈诚,承担鄂南、赣南和湖南全境的防务,主要兵力为第1、2兵团和武汉卫戍部队。

战区的第二次大调整:1938年10月,武汉陷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为了重新部署和调整军事行动,11月25~28日,国民政府军令部在湖南衡山召开南岳军事会议,重新调整战略区划,将全国划分为十大战区。

表三:1938年11月调整的十大战区

战区序列

司令长官

作战区域

主要兵力

备注

第1战区

卫立煌

豫境、安徽之一部

第2、3集团军

第2战区

阎锡山

山西、陕西之一部

第4、5、6、7、14、18集团军

第3战区

顾祝同

苏南、皖南、浙闽两省

第10、23、25、32集团军

第4战区

张发奎

两广

第9、12、16集团军

第5战区

李宗仁

皖西、鄂北、豫南

第11、22、29、33集团军

第8战区

朱绍良

甘宁青、绥远

第17集团军、骑兵第7集团军

第9战区

陈诚

赣西北、鄂南、湘境

第19、20、27、30、31集团军

司令长官实际由薛岳代理

第10战区

蒋鼎文

陕西

第34集团军

1940年5月15日撤销,自黄河以西、秦岭以北都划归第8战区

苏鲁战区

于学忠

苏北、山东、皖北津浦线以东敌后地区

第51、57、89军等

1939年1月新设,级别同集团军,长官称总司令

冀察战区

鹿钟麟

河北、察哈尔两省

第69、99军部、新四军等

说明:①这次调整,与1938年初相比,司令长官有如下变动:1战区,1939年为卫立煌,1942年为蒋鼎文;4战区,初为何应钦,后为张发奎;6战区初为冯玉祥,1940年为商震,后为陈诚,1944年为孙连仲;7战区初为刘湘,1940年重建为余汉谋;9战区初为陈诚,1939年10月后一直由薛岳担任。②1939年10月,为了防止日军进攻湘西,重设第6战区,司令长官陈诚,作战地域为湘西、鄂西、黔东地区,不久又划归第9战区指挥。1940年5月中旬,第6战区番号再度撤销;6月中旬,宜昌陷落,重庆告急,陈诚再度出山重设第6战区,与第5、9战区构成犄角之势,拱卫战时陪都——重庆。③1940年8月,军事委员会决定将第4战区一分为二,原第4战区副司令长官余汉谋升任第7战区司令长官。第7战区正式成立,作战地域为广东及赣南、闽西部分地区,主要兵力第12集团军。

武汉沦陷后,1938年11月25日至28日,军委会在衡山召开军事会议。会上决定,减少指挥层次,减掉军团、旅等指挥层次,指挥系统改为军事委员会、战区、集团军、军、师至团以下;以军为战略单位,保留原有各战区,但重新划分作战区域;由薛岳代理九战区司令长官;设第十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作战区域为陕西;增设苏鲁战区,总司令于学忠,作战区域为山东全省及江苏一部分地区;翼察战区,总司令鹿钟麟,作战区域为河北、察哈尔地区。鉴于国民政府及军事委员会各机关均已迁往重庆,会议决定撤销重庆行营,设重庆卫戍总司令部,总司令刘峙,负责四川大后方防务。

此外,军事委员会为加强对华北、华中、华南之军事指挥,又设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天水行营、桂林行营,统一协调指挥长江南北各战区之军事。天水行营主任程潜,指挥长江以北第一、二、五、八等战区及各省之军事;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指挥长江以南第三、四、九战区及南方各省之军事。后因天水远在甘肃河西走廊,交通、指挥多有不便,行营迁往西安,遂成为西安行营;1940的昆仑关战役后,又撤销桂林行营,改为军委会桂林办公厅,军事指挥权拨归四战区司令长官部。此后又设委员长赣州行辕,协调指挥第三、四、七、九战区,主任由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兼,不久因形势变化撤销。

1940年6月,宜昌战役时,军委会又重设第六、七两个战区,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作战区域为湘鄂川黔边区;第七战区司今长官余汉谋,作战区域为粤赣边区。此后,又曾设委员长昆明行营,主任龙云,作战区域为滇、越边区。1941年12月,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军委会又编组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司令长官卫立煌,副司令长官罗卓英、杜聿明。 战区的第三次大调整:1945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在中国战场,为了整顿豫湘桂战役后的溃军,国民政府重新编组军队,调整全国战区,将全国划为九大战区。

表四:1945年1月调整的九大战区

战区序列

司令长官

作战地域

主要兵力

第1战区

胡宗南

陕西、甘肃一部、豫西

第4、31、34、37、38集团军

第2战区

阎锡山

晋西

第6、7、8、13、18集团军

第3战区

顾祝同

凇南、赣东、闽北

第23、25、32集团军

第5战区

刘 峙

鄂西北

第2、22集团军

第6战区

孙连仲

鄂西、湘西

第10、26、33集团军

第7战区

余汉谋

广东

第12集团军

第8战区

朱绍良

陕甘、陇西一部、新疆、宁夏、青海、绥远

第3、17、29、40集团军及傅作义部

第9战区

薛 岳

赣西、湘南

第1、30集团军

第10战区

李品仙

平汉路以东、皖苏北部

第15、19、21集团军

说明:①将原第4战区划归1944年底成立的陆军总司令部直接统辖;关中一带划归第1战区。②1945年6月下旬,国民政府又增设两个战区:第11战区,调任孙连仲为司令长官,辖区为河北、山东两省,主要兵力第30、40、15军,稍后,冀察战区高树勋部亦并入该战区;第12战区,司令长官为傅作义,辖区为绥远、察哈尔两省,主要兵力为傅作义旧部及马占山东北挺进军。③抗战胜利后,第3、6、8、9、10战区相继裁撤,其他战区则成为国民党蒋介石挑起内战的工具,如第2战区第19军挑起上党战役,第11战区高树勋、马法五部挑起平汉战役等。以后,各战区陆续改名为各绥靖公署,至1947年上半年,战区番号全部撤销。

1945年1月,军委会又编组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总司令何应钦。总司令部下辖四个方面军:原滇越边区部队编为第一方面军,司令长官卢汉,作战区域为滇、越边区;原第四战区部队编组为第二方面军,司令长官张发奎,作战区域为粤、桂边区;湘桂黔边区部队编为第三方面军,司令长官汤恩伯,作战区域为湘黔边,国民党第74军等部队编为第四方面军,司令长官王耀武,作战区域为湘西。

同月,军事委员会又设委员长汉中行营,主任李宗仁,协调指挥第一、五两个战区;重设第十战区,司令长官李品仙,将安徽、湖北、河南三省交界处之大别山地区划归该战区,属汉中行营节制指挥。

1945年6月,军委会又增设第十一、十二两个战区。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副司令长官高树勋、李延年、马法五等,作战区为河北、山东地区;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傅作义,副司令长官马占山、邓宝珊、刘多荃等,作战区 域为察哈尔、绥远、热河三省。两个战区统归新设立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北平行营指挥,行营主任李宗仁。

纵观整个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设置或调整的战略区域,主要目的是为了对日作战的需要,但也有排除异己或溶共、反共的目的。如1937年10月,以川军为主力增设的第7战区,则是为了争取和肢解“川王”刘湘。防区先在平汉铁路一线,后又列入南京保卫战序列,但本属该战区统辖的川军第22、23集团军,一开始就被蒋介石分别调往第2战区、第3战区前线,完全脱离建制。1938年1月,随着刘湘的病逝,该战区自然而然被撤销,川军也被肢解。再如,以阎锡山第2战区制造的“晋西事变”为标志,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以顾祝同第3战区制造的“皖南事变”为标志,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1945年2月重设第10战区后,规定其主要任务是以大别山为根据地“袭敌剿匪”,“特须随时打击罗山方面奸伪,粉碎其与豫西奸匪会师,包围大别山之逆谋”,充分暴露了反共内战的阴谋。

当然,抗战胜利后,留置下来的第1、第2、第5、第7战区和增设的第11、12战区,则成为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内战的急先锋。直到蒋介石发动的对陕北、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受挫后,为了转入战略防御,收缩战线,只得重新调整蒋军部署,才宣布撤销战区。

在8年抗战期间,国民党军队为加强军事指挥,在国防军事委员会下,先后划分了14个战区,指挥所属区域部队进行作战。其下辖区域和部队编制情况主要有:

第1战区 1937年8月成立。先后有蒋介石、程潜、卫立煌、蒋鼎文、陈诚、胡宗南担任司令长官。1937年10月,战区长官部由保定改设郑州。后因郑州失守,长官部移往汉中。该战区组建初期,下辖部队主要有:第2、第20、第24集团军等。其作战区域先为河北、山东两省和平汉线北段。1944年5月,陕西省并入第1战区。

第2战区 1937年8月成立。阎锡山任司令长官。该战区组建初期,长官部设在山西太原。下辖部队主要有:第6、第7、第8、第14集团军和骑兵第1、骑兵第2、骑兵第13、骑兵第19军等部队。其作战区域开始为山西、察哈尔、绥远三省。1939年,绥远划归第8战区。

第3战区 1937年8月成立。冯玉祥、蒋介石、顾祝同先后任司令长官。1937年12月,长官部由皖南屯溪移往江西上饶。该战区组建初期,辖部队主要有:第8、第9、第10、第15、第19、第21集团军和江防军等。其作战区域开始为江苏南部和浙江地区,后由增加了福建省。

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对日作战战区及战斗序列

第4战区 何应钦兼任司令长官,实际上为张发奎代为主持。1940年8月,长官部移设广西柳州。该战区组建初期,辖部队主要有:第4、第12集团军等。其作战区域开始为两广地区为作战范围,后期以广州和广东南部钦廉一带为重点。1944年12月,原战区长官张发奎改任第2方面军司令官,率部向桂粤实施反攻后,该战区撤消。

第5战区 蒋介石、李宗仁、刘峙先后担任任司令长官。长官部设在徐州。1937年12月徐州会战时,该战区下辖部队主要有:第11集团军,第27集团军,第21集团军,炮兵第6团、安徽保安第1-6团,安徽保安第7团,安徽保安第8团、安徽保安第9团,定远警备司令程守之,合肥警备司令宋世科,第6游击司令季光恩,巢湖水警团等。徐州失守后,长官部移至鄂北老河口。该战区组建初期,辖部队主要有:第3、第5、第11集团军和第51、第57、第89军等。作战区域开始以津浦线为主,逐渐延至豫南、皖北、鄂北地区。

上图右起:韦永成,黄琪翔,张自忠,李宗仁,孙连仲,汤恩伯,郭忏,王鸿韶,刘汝明,高永年,吴仲直

【备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的编制和人事安排:在司令长官李宗仁之下为副司令长官李品仙和孙连仲,参谋长为徐祖贻 (1940年调任中央军校第八分校教育长)。副参谋长王鸿韶 (徐祖诒离任后接任参谋长),司令长官办公室专任高级参谋张寿龄。参谋处长吴仲直(后易高松元)军务处长梁家齐,副官处长农之政,经理处长梁克监,军医处长项颉,电务机要室主任李杨。高级幕僚中有高级参谋黄敬修、温翘生,梁寿笙、王润民、张星拱、高鹏、陈痒、乔尚伦、李宇清等。顾问石颊,参议刘仲华、刘汉川,周范文等,秘书黄雪村、晁庆昌、潘鹤,陈更生,周天游等。

当时配属在战区的机构:战区政治部主任韦永成、兵站总监部总监石化龙(后易张寰)。军法执法监部:执行监黄建平、军风纪巡察团团长石敬亨,炮兵指挥官张广厚,工兵指挥官沈蕴存。军粮局局长胡畏三(后易张超)。别动军第六纵队队长徐之道。光谷警备司令部司令王家本(后继任的为刘剑奇、苏新民、梁家齐)。阵中日报社总编辑为政治部秘书尹冰彦。

第6战区 冯玉祥任司令长官,作战区域以津浦线黄河以北段、山东北部、河北等地为主。该战区组建初期,下辖部队主要有:第1集团军和第12军、第67军、骑兵第3军等。该战区在937年9月至11月,仅存两个月就被撤消,所属部队划归第5战区指挥。1939年10月,军事委员会为防止日军进攻湘西,决定再设第6战区,陈诚、商震、孙蔚如先后任司令长官。长官部设在湖北恩施,辖部队主要有:第10、第26、第29、第33集团军和长江上游江防军。

第7战区 1937年10月成立。刘湘任司令长官。该战区组建初期,下辖部队主要有第23集团军。后原隶属第3战区的第8、第15集团军改隶该战区,其作战区域为长江下游。1938年1月20日,司令官刘湘在汉口病故后,顾祝同兼任。不久,该战区被撤消。1940年8月,该战区在曲江重新组建,余汉谋任司令长官。辖部队主要有:第63、第65军等。

第8战区 1937年11月成立。蒋介石、朱绍良先后任司令长官。长官部设在兰州。该战区组建初期,辖部队主要有第1集团军。作战区域开始为甘肃、青海、宁夏后将第2战区隶属的绥远、第10战区隶属的陕西也划入该战区。

第9战区 1938年6月成立。陈诚、薛岳先后任司令长官。该战区组建初期,长官部设在南昌,后移往湖南椰州。下辖部队主要有:第1、第2、第30兵团和武汉卫戍军等。作战区域为湖北南部及湖南全省南浔铁路等地区。

第10战区 1939年2月成立。蒋鼎文任司令长官。该战区组建初期,下辖部队主要有:第34集团军和第16军等。作战区域以陕西省为主。1940年5月,该战区撤消,其辖区的黄河以西、秦岭以北归第8战区。1945年1月,该战区在安徽立煌重新设立,李品仙任司令长官。下辖部队主要有:第15、第19、第21集团军;暂编第9军、山东挺进军等。作战区域为平汉线以动、黄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包括山东全省及苏北等地。

第11战区 1945年6月成立。孙连仲任司令长官。长官部设在北平。辖区为河北省。第十一战区长官部幕僚人员如下:司令长官孙连仲,副司令长官陈继承、马法五、上官云相、高树勋(1945年邯郸起义后,被国民党宣布撤消),参谋长宋肯堂,副参谋长吕文贞,秘书长张志韩,副官处处长隋兆善,军务处处长刘本厚(后换谢士炎),参谋处处长郑长海,政治部主任刘满天、副主任于济梦,军法处处长张丁扬(兼军事法庭庭长);战犯管理所所长刘清芝,人事科(独立),外事科(独立),民政处处长纪子培,后勤处处长赵子玉,参议室主任金典戍,高参室主任高松元,办公室主任郑锡安,塘沾港口司令部司令孙定超。

【备注】: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部: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蒋介石命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李延年于9月到济南成立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部,负责接受济南、青岛、德州地区的日军投降事宜。所属部队除李自徐州带来的骑兵第2军、第12军及空运到济南的第73军和抗战期间山东敌后的挺进军外,还有收编伪军组成的“山东先遣军”。1946年1月,山东地区的受降事宜结束后,李延年调任国民党徐州绥靖公署副主任,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部撤销,所属部队改归第二绥靖区管辖。

第12战区 1945年6月成立。傅作义任司令长官。辖区为绥远、察哈尔两省。

冀察战区 1939年8月成立。鹿钟麟、卫立煌、蒋鼎文、高树勋先后担任任司令长官。长官部设在河南镇平。1944年,冀察战区下设冀、鲁、豫总司令部。

鲁苏战区 1939年8月成立。于学忠任司令长官。该战区组建初期,下辖部队主要有:第24集团军;第51、第57、第69、第89、第97军和暂编第5军等。

1944年12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在昆明成立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部,何应钦兼任总司令,负责西南各战区各部队统一作战,以保卫云贵川大后方,并准备对日大反攻作战,其下辖兵力被编组为第1、第2、第3、第4方面军,分别由卢汉、张发奎、汤恩伯、王耀武担任方面军司令长官。

1938年12月,军事委员会设立桂林行营、天水行营,分任西南、西北各战区的作战指挥。桂林行营统辖第三、四、九战区,天水行营统辖第一、二、五、八、十战区及鲁苏、冀察战区。1939年2月,撤销重庆行营,改在成都及西昌设立行辕。10月,恢复设置第六战区,以陈诚为司令长官。12月,增设昆明行营。1940年4月,撤销桂林行营、天水行营。5月15日,撤销第十战区。1941年9月,军事委员会废除团管区。到1942年底,共设军管区16个、师管区112个。

为了配合盟军进行战略反攻,1944年12月25日,国民政府在昆明设立中国陆军总司令部,负责西南地区各部队的统一指挥,由参谋总长何应钦兼任陆军总司令。其所辖部队编组为第一、二、三、四方面军,共有28个军,共辖86个师及其他特种部队。1945年1月,军事委员会再次调整战区及战斗序列,撤销第四战区、鲁苏战区,恢复设置第十战区,增设汉中行营、赣州行辕。4月,广西境内日军后撤,第三方面军所属部队跟进追击。7月底,收复桂林。

抗日战争胜利前后,重庆国民政府在军事上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 1945年6月26日,增设第十一、十二战区,分别以孙连仲、傅作义为司令长官,准备接收华北。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 9日,蒋介石划中国战区为15个受降区,由国民党所属部队分别接收侵华日军128万余人投降。其中,第十一战区接收平津和冀鲁,第十二战区接收热河、绥远和察哈尔。为了抢占战略要地,军事委员会于1945年9月设立北平行营、东北行营。10月,撤销昆明行营。12月,设立武汉行营。1946年3月,设立西北行营。4月,撤销成都行辕,改设重庆行营。

(0)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9015743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