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杂谈

鲁迅踢鬼概括20字

2023-08-03 07:12:51 0

走近鲁迅听鲁迅谈鬼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鲁迅笔下的鬼,活灵活现,非常逼真,跃然纸上。若没有逼近死亡边缘的体验,亲临其境的感触,怎会有如此形象的描绘。鲁迅是在思考什么,向我们传递什么呢?儿时“请鬼”鲁迅小时候很调皮的,年幼懵懂无知也很正常,但儿时的鲁迅就对鬼极度好奇,在真实和虚幻间,他似乎在探寻什么。唱

走近鲁迅

听鲁迅谈鬼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鲁迅笔下的鬼,活灵活现,非常逼真,跃然纸上。若没有逼近死亡边缘的体验,亲临其境的感触,怎会有如此形象的描绘。鲁迅是在思考什么,向我们传递什么呢?

儿时“请鬼”

鲁迅小时候很调皮的,年幼懵懂无知也很正常,但儿时的鲁迅就对鬼极度好奇,在真实和虚幻间,他似乎在探寻什么。唱大戏在当时,难得一见。一般都是有钱的家族,才能请起戏班子,无非是祈福、祈雨、祭祀等。普通人家连饭都吃不饱,能欣赏到鼓乐,已经是很开心的事情了。

看好日子,搭起戏台,供桌上供着神位,摆上各种贡品。唱大戏之前,有个仪式就是“请鬼”,鲁迅是很愿意参加的。戏子打扮的蓝面鳞纹,在台上扮鬼王,手执钢叉,要从观众中招募十几名孩子充当鬼卒。有一次,鲁迅踊跃应募。他和别的孩子一起跳上台去,说明志愿,让人在脸上涂了几笔彩色,拿起一柄钢叉,跟其余的鬼卒们一拥上马,直奔野外许多无主的孤坟旁边。匆匆地环绕三匝后,便下马大叫,将钢叉用力刺进坟墓。然后持叉而回,上了前台,又大叫一声,将钢叉一掷,钉在台板上。这就完成了使命,算是把种种孤魂厉鬼都请来看戏了,各种鬼也不会作了,人们尽可以放心看戏。百姓的愿望其实很简单,就是想要一份祥和安宁的生活氛围。那时的鲁迅尚小,喜爱参加这种扮鬼请鬼的“粗野”仪式,虽然有失“官宦子弟”的身份。他却朦胧地,在这神秘而蒙昧的壮举中,领略到无穷的快乐。

长大了踢鬼

古代小说中的鬼故事数不胜数,鲁迅是学医的,曾在女师大讲授中国小说史,在这之前还抄古碑、研究碑帖,他自然不会相信这个世界上有鬼。鲁迅踢鬼的故事,曾听很多人讲过,他们的讲述时而严肃,时而嬉笑的表情,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显然,鲁迅兴奋了许多麻木恐惧的神经,任何灵异现象都是假象,哪来的妖魔鬼怪,纵使是人扮鬼,那也是怕人的,踢他又何妨。遗憾的是鲁迅踢鬼的故事,曾经被选入小学课本,后不知何原因,又被踢出小学课本。

早在绍兴教书期间,鲁迅有一次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了鬼。天黑时分,鲁迅因为在学校自理一些事情,耽搁了时间,他就抄小路走,这条小路要经过一片坟地,那里乱石杂草丛生,月凉乌啼猫嚎,显得阴森森的。突然,他发现不远处的坟前立起一个白影,而且慢慢地高起来。鲁迅以为看花了眼,再仔细望去,白影忽然又缩下去了,而且时而大,时而小。鲁迅不免有些紧张,他壮大胆子,继续朝前走。离影子已经很近了,白影又移动起来,鲁迅好奇上前问其何事,紧接着飞起一脚,踢过去,白影“哎哟”一声惨叫,站起来逃走了,身上掉下来一块白布,原来这是个盗墓的。

写鬼议论鬼

鲁迅写鬼的名篇,当属《女吊》和《无常》了。《女吊》里面就是讲述绍兴民间请鬼神看戏的,女吊把眼眶染成淡灰色,穿着大红衫子,黑色长背心,长发蓬松,颈挂两条纸锭。这样的吊死鬼看着似乎不恐怖,有点可爱的样子。跳女吊,走心字,很热闹的场面,颂扬了一种复仇精神。自然,鬼魂报仇不合于科学,但却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民众的心理需求。

《无常》的成功之处,是给人们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无常的打扮也不神秘,头上一顶长方帽,穿着斩衰凶服,腰间束的是草绳,脚穿草鞋,手上是破芭蕉扇,披着头发,像一个‘八’字,完全是一个戏剧小丑。又打喷嚏,又放屁的,发誓要秉公执勾魂之法,这样的鬼,有谁不喜欢啊。自由平等是百姓的心声,鲁迅内心的悲凉是无以言说的,现实生活中寻不见,偏偏鬼讲人情。鲁迅对鬼的思考,向我们传递的是一种高度。

民国时期的文人,大部分喜欢谈论鬼。究其原因,内心世界的影响,无非是与当时社会背景有着极大的关联。什么饿死鬼、吊死鬼、落水鬼等等,鬼的种类好像几十种。鲁迅和友人谈论鬼,除了那些民俗民风,自然会涉及到鬼背后的故事,他是在真正的关心人民疾苦,将民俗文化提升到了文学的层面上。鲁迅也同外国友人谈论鬼,外国有没有饿死鬼,无头鬼等等。古今中外的鬼,似乎大同小异,有寒酸,有冤屈,有愤怒,有追求……。

鲁迅与鬼的心路历程,从好奇,到悲观,再到抗争。这不但是一个典型的文化现象,更是人们内心追求自由平等的强烈气息。

梁迎春,网名老狼,曾用名大梁、迎春发表文章。瓦房店报特约记者、大连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词学会会员,《健康与生活》杂志专栏作家、《鱼羊秘史》原创专栏作家。已在国内外报纸杂志发表文章2000余篇,数十次在全国性征文中获奖。出版散文集《活在当下》,杂文集《网膜》,出版《走近鲁迅》《走近武则天》《中国古代色艺双绝的名妓》等多部长篇传记,著有《唐朝大解密》《青史风流》《野史疯狂》等长篇历史评论。另著有22万字的临床心得《健康新视点》。

(0)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9015743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