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杂谈

四川绵竹黄许镇新闻,黄许镇绵竹城遗址

2023-10-26 16:24:08 0

对三国时期古绵竹关(今黄许镇)遗址的探幽研讨及打造新旅游景点之工作建议 ——对我的母校黄许中学所在地(三国演义中的绵竹关)探幽与研讨 文 / 杨得富 近期以来,我们老三届同学们在校群微信平台上正热议着我们当年就读的母校——黄许中学所在地的黄许镇。大家注意到:自5.12地震后至今满目疮痍,破败不堪

对三国时期古绵竹关(今黄许镇)遗址的探幽研讨及打造新旅游景点之工作建议

——对我的母校黄许中学所在地(三国演义中的绵竹关)探幽与研讨

文 / 杨得富

近期以来,我们老三届同学们在校群微信平台上正热议着我们当年就读的母校——黄许中学所在地的黄许镇。大家注意到:自5.12地震后至今满目疮痍,破败不堪的景况,大有忧国忧民的感触。我查资料:黄许镇在2010年,还被德阳市列为十二个区域重点建设镇之一,经历这么多年来历届政府的治理,应该大变样了,结果至今还在伤心流泪之中,这黄许镇究竟碰到了那些难题呢?

一、三国文化打造绵阳城建的启示

据我参加绵阳市三国演义学会这些年来,特别钟意观察与研究绵阳市政府用三国文化打造绵阳城市建设,把绵阳境内的三国时期大部遗址进行综合治理、整合、逐年新建旅游景点,千秋大业,古为今用,现在的绵阳,东西南北四方处处都有三国时期遗址重新打造的功德碑。那么,我的母校——黄许中学所在地的黄许镇,乃至她的上级机关——旌阳区、德阳市政府,能否参照绵阳市、涪城区的作法,把黄许镇——这座三国演义时代的"绵竹关"重镇,结合灾后重建,打造治理起来呢?也让黄许镇这座三国时期的"绵竹关",重新绽放出三国文化旅游胜地的奇葩异彩呢?…….

二、考证绵竹关的由来

近年来,有关部门多次在德阳黄许一带发现"绵竹城"铭文城墙砖等汉代文物……那么,古绵竹县城到底在何处?《三国演义》、《三国志》记载的绵竹关是位于今天的绵竹市吗?答案是否定的。《三国演义》、《三国志》中均提及绵竹关之战。诸葛瞻父子魂壮绵竹关,邓艾攻蜀绕道阴平古道,先拿下摩天岭(甘肃与平武交界),后攻江油关(今平武南坝),再克绵竹关(即今黄许镇),攻下雒城(成都后不慎遭奸臣陷害,押解回洛阳路途至绵竹关时,命丧于此关,三国人物均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位于黄许镇境内的绵竹城遗址向后人说明:绵竹城遗址在黄许镇而不是今天的绵竹市

据记载,绵竹县,古为蜀山氏地,西周时为蚕丛附庸邑,秦隶蜀郡,西汉高祖六年建县。"绵竹故城,县东五十里,诸葛瞻于此战败"。有关文献又说:"绵竹故城县北三十五里"。按照文献记载的绵竹故城在今绵竹东"五十里",今德阳旌阳区北"三十五里",可以判断出其大致方位在今黄许镇—袁家—略坪镇一带。著名历史学家任乃强先生在研究四川州县建制沿革中,曾介绍了西晋永宁、太安和梁直到周这一历史时期,绵竹故城在今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一带的史料。从黄许迁至略坪再迁移到黄许的几次绵竹县治的迁移,可以窥见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绵竹县城在黄许一带的状况。公元606年,今绵竹境内晋西郡正名为绵竹县,其县治在今天的绵竹市。自此,黄许—略坪已经不是绵竹县治所在 而迁至剑南镇去了。

▲位于德阳黄许镇境内的绵竹城遗址——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晋绵竹城遗址"位于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北3公里绵远河西岸台地,北距德阳市区北15公里,属川西平原北部边缘,东北丘陵地带的白马关。"汉晋绵竹城遗址"为汉、蜀、西晋时期绵竹县所在地,东晋绵竹城移治今绵竹市所在地。遗址东临绵远河,位于绵远河西岸一级台地上,遗址中心海拔约534米。遗址于1986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命名为"土将台"遗址,1990年由德阳市市中区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德阳市人民政府颁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 访古寻踪绵竹关

三国史料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阵待艾……艾大破之,斩瞻及尚书张遵等首,进军到雒"。这里记载的"涪"指今绵阳,"绵竹"则指古绵竹县(即今黄许),"雒"即今广汉。据记载:"德阳县,本汉绵竹县,属广汉郡,为都尉治"。由于"记载互异","不知唐置德阳县,即汉绵竹故城也"。从一些古文献记述中,可以发现绵阳、绵竹、德阳、广汉地理位置的关系,非常明显在蜀汉三国线上。不过对于"诸葛瞻自涪还绵竹"中"绵竹"的准确位置到底在哪,有关县志并未说清楚。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黄许靠绵远河岸,陆续发现了汉代城市遗址,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德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土将台"遗址。"土将台"是依据三国史料中:"筑台以为京观,用新战功"而得名。这是当时绵竹故城的军事阵地之一。

▲位于黄许镇的蜀汉绵竹关烟堆子遗址

直到今天,在黄许的沿河台地上,依旧可以看到汉代的文化层堆积,陶器、汉砖、汉墓时有发现。 1998年春,旌阳区文管所在黄许砖瓦厂工地进行文物调查时,在一片残存汉砖中,偶然发现了一方43×85厘米的"绵竹城"汉隶铭文城砖。2004年元月,四川省文物考古所和德阳市文物考古所又在黄许土将台遗址发现了同类型"绵竹城"汉隶铭文城砖。同年4月,德阳市文联在进行三国文化调研时,又同旌阳区、罗江县文体局的同志在黄许镇双江村三组一农户残墙下,发现了类似"绵竹城"汉隶铭文城砖。在黄许土将台遗址一带多次发现绵竹城砖,结合绵远河北岸,旌阳区袁家乡洪恩村发现魏晋时期城址残城砖事实,进一步证明了绵竹故城的位置在今德阳市黄许镇—袁家乡—罗江县略坪镇一带的记载是正确的。因此,《三国演义》、《三国志》中提及的古绵竹关,诸葛瞻父子魂壮绵竹关之战,就发生在今德阳黄许镇东、北栅子——袁家乡靠绵远河一带。

▲黄许蜀汉绵竹关时期土将台遗址

尽管黄许镇有2200多年的历史,但其古镇的建筑风格依然和川西坝的众多民居场镇一样,有着"湖广填四川"浓郁的移民文化体征。由于黄许镇是八百里金牛古蜀道上一个平原进入山地的关隘大镇,它又地处成都到西安的必需经过的主要交通干线上,客贸交流交易十分繁荣,所以它的占地面积和建筑格局也显得十分恢宏,不同于其它古镇。现镇内建筑大多以明清建筑风格为主。黄许整个古镇建筑面积占地约72000㎡。它有东、南、西、北四条大街,每条大街全是铺的青石板,每条青石板街都有一条深达寸深的鸡公车车辙沟。每条街的尽头,都建有东南西北四个栅子门,这四个栅子门犹如四道城门,栅子门一关,人们很难进出。黄许古镇街面均宽10米左右。这种有四条街街面宽10米左右的古镇,它在整个四川的已开发古镇中绝无仅有。四条街有供行人遮风避雨行走的一米五至两米宽的街沿,四条大街有二十余条大小深巷和龙脊般的能防火的大大小小风火墙三十余座。四条街的建筑与街面的纵深长度延续拓展,它是顺地势而蜿蜒给人造成一种"此处更比彼处好,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好奇感和朦胧感,充分地刺激了人们乐此不疲继续赶街购物的趋动欲望。黄许镇四条街临街全是做生意做买卖的作坊铺面,这些经营生意的作坊铺面不是悬挂老字号牌匾,就是垂挂青一色的生意名号布幡。临街最高有三层小木楼,小木楼的临街面有木制飞来椅。人坐在飞来椅上,可眺望街面熙熙攘攘赶场的人们。

四、古绵竹关出土文物佐证

黄许镇境内有两条古蜀道:一为秦汉蜀道,二为唐宋蜀道。唐宋蜀道从唐天宝元年建县的罗江县到白马关经老白马场过斩龙桠到黄许镇新胜村醪糟店,跨清平村唐代所建的太平桥上绵远河利济桥进入黄许镇。这段历史也经过了罗江才子李调元考证:白马关在宋代以前都没有任何文字记载。白马关是据宋乐史《太平寰宇记》"汉高乘白马过此,遂有词"而来,由此可见白马关得名于宋代。

黄许镇境内的秦汉蜀道从现罗江北二十里的文星乡双堰村翻山到现略坪至袁家巷过绵水。2002年10月,袁家巷绵远河上被洪水冲现出汉时期快碳化的木制桥墩几十桩,证明此处就是进入汉晋绵竹城的古渡口。从汉晋绵竹城遗址经三四里到了黄许境内蒋家平梁,可见一座1956年国务院颁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汉上庸长阙"。进一步证明了秦汉蜀道不走现罗江白马关。司马孟台是汉绵竹县人,在湖北上庸为官有政声,家乡人为纪念他特在汉晋绵竹城南蜀道旁为他立此碑。汉上庸长司马孟台阙,是目前川内保存较完好的汉阙。蜀道上还有一处证明,就是城区乡境内为纪念蜀汉绵竹才子秦宓而修有三造亭和秦宓墓。由此看来,现罗江白马关的三国遗迹应证了《德阳县志》的记载:庞统祠庙是在唐代天宝元年建县后由于古蜀道改道,后又依据一部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才把白马关二师祠修成今天规模的。

▲古绵竹关汉上庸景阕简介——上面清晰可见"汉绵竹人"

1967年以前,在黄许镇南的国家粮库对面就立有一座高1.8米、宽1.2米的石碑,上写:诸葛瞻、诸葛尚父子战死处。1952年,修宝成铁路时,又在黄许新胜村醪糟店挖取土方出土了一块上写"蜀汉骠骑将军诸葛尚之墓"的墓碑。1997年8月,袁家乡双江村村民在河里取沙,发现一个汉代石马和一块刻有汉隶字体,长45×9厘米"绵竹城"的铭文城墙砖和几件秦汉时的大瓦当。同年的8月底,黄许镇龙安村二砖厂在深入地下的三米处取土烧砖时,挖出了一口宛如船棺形的汉墓。墓长约5米,墓中有铜矛、铜斧、铜钺、青铜剑、铜钱、桥形币、大肚双耳铜罐、铜釜、铜甑等众多青铜器。这个木椁棺出土的一柄青铜剑长65厘米,剑柄有"手"形文字。同时,还有两块缺残和一块完好的长43×8.5厘米刻有"绵竹城"铭文的城墙砖。十多年来,在黄许这个汉晋绵竹城遗址上分别采集到了石提线渔俑,石武士俑、石虎、铜朱雀等大量文物,特别是11件刻有汉晋和三国时期的"绵竹城"不同字体的铭文城墙砖,更证明了黄许就是汉晋绵竹城的遗址,同时从这11件不同铭文城墙砖上反馈了一个信息:汉晋绵竹城是在不断遭到损坏又不断修缮的事实。汉晋绵竹城,当地老百姓称它为"南阳城"。

五、 诸葛瞻父子魂壮绵竹关

绵竹关——今黄许镇,雄踞绵远河西岸,控扼川陕古道,而且地势雄峻,易守难攻。诸葛瞻父子魂壮绵竹关,邓艾攻江油关、克绵竹关(今黄许镇)、雒城(今广汉),最后占领成都。最终邓艾被陷害押解回故里还是被奸臣暗派杀手杀害,命丧于绵竹关,留下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历史上在《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中均提及绵竹关之战。至今在绵竹市仍有清代建筑诸葛双忠祠和诸葛瞻、诸葛尚衣冠冢。人们在怀古之余,禁不住要去探寻绵竹故城历尽沧桑往事。

▲黄许蜀汉时期诸葛瞻父子血战绵竹关

汉晋绵竹城遗址的保护,不仅能了解中国古代战争,而也折射出当时汉晋绵竹城的富庶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汉晋绵竹城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对研究三国文化和发展旅游、利用文化资源发展经济都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绵竹县 ,刘焉初所治" ,汉晋时期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均与绵竹城有关:1、中平年间,马相、赵祗于绵竹起义,益州牧刘焉镇压起义军,徙治绵竹。"是始益州贼马相亦自号黄巾,合聚疲役之民树千人。先杀绵竹令……州从事贾龙先领数百人在犍为,遂纠合吏人攻相,破之。龙乃遣吏卒迎焉到,吕龙为校尉,徙居绵竹" ;2、建安十八年,刘备以绵竹为据点攻雒,军师庞统中流矢死,葬县北鹿头山;3、炎兴元年,邓艾破诸葛瞻于绵竹,筑台以为京观;4、西晋惠帝元康年间,李特、李流在绵竹起义。《寰宇记》卷七十三:"绵竹县故城在汉州德阳县北三十五里" 。清嘉庆二

▲绵竹关蜀汉故上庸长司马孟台神道碑

十年版《德阳县志·古迹志》:"绵竹故城:即今县治诸葛瞻战败处。平蜀台:《元和志》:邓艾以景元四年征蜀,大破诸葛瞻于绵竹,筑台以为京观……一名炼景台。《一统志》:县北二十三里。" 刘琳、任乃强等认为"绵竹"在今黄许镇。 古人及今天的研究者对"绵竹城"地望的记载和判断基本正确,但都由于缺乏考古材料而无法说明其具体位置。

六、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与蜀汉绵竹关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导演王扶林来德阳考察蜀汉文化之际,1995年夏,绵阳富乐山公园富乐阁以《三国演义》为题材的泥塑人物群像中,《血战绵竹关》的注解有这样一句话:邓艾偷渡阴平,诸葛赡、诸葛尚父子血战绵竹关死。在绵竹关后的括号中注释:今黄许镇。汉晋绵竹城在今黄许镇境内?它不但在黄许镇,按《元和志·绵竹》解:绵竹地演绵水。这就是说,汉绵竹城或关在绵远河岸边而不在山上。由于一些地方只依据缺失公正和地域观念强的县志和《大清一统志》,未博考众多历史书籍和地理资料,未实地考察地理位置,也从未考证地面现存文物和历年采集到的出土文物,长时期把汉晋绵竹城不是说在罗江县就是说在今绵竹市。更有少些无聊文人把《三国演义》作为史记,把伪造过的历史又进一步伪造,造成了历史的造假与学术上纷争不断。

▲蜀汉诸葛瞻父子战死之后,后人修建的纪念亭台楼阁

据《华阳国志校注》、《元和志》、《四川州县建置沿革图说》、《四川郡县志》等中国多部文史都记载了汉晋绵竹城在唐绵竹东五十里的黄许镇。从地理位置上看,汉晋绵竹城的遗址就是在黄许镇龙安村一个叫土将台以南占地约25000-30000平方米的地方。汉晋绵竹城从兴盛到衰亡在黄许地面共有807年,即从汉高祖(公元201)年建县开始一直到公元606年隋唐大业四年迁徙到今绵竹县剑南镇至今。而罗江县建县是在唐天宝元年,罗江汉晋时叫万安县,也不在现罗江县地上。

七、汉晋绵竹城消失之迷

汉晋绵竹城何以在黄许地面上消失?是毁于战乱兵火?或是毁于天灾人祸?据史料记载:公元前的201年,汉高祖置绵竹县就在今天的黄许镇。这就是现德阳境内最早建县的历史记载。据《辞海》记:汉晋绵竹城在德阳城北十里许。《巴蜀文化大典》中也介绍了古关隘汉晋绵竹关在黄许镇。这和《后汉书》、《四川郡县志》、《元和志·绵竹》《华阳国志校注》记载是一致的。广博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史料,从汉高祖(公元201年)到隋炀帝大业四年,汉晋绵竹城在黄许境内一直兴衰了807年之久。

▲陶绳纹瓶

1991年,已故的德阳市戏剧协会副主席杨本林为了撰写大型历史川剧《血沃绵竹关》,特从广汉专程赶到黄许镇来体验生活。他住在南街工农兵旅店,一住半月。他在黄许镇的田畔、河道、山头、古碑下寻觅。这位花甲老人花了较长时间了解地理位置考证地上文物后,写出了发生在黄许地面上蜀汉景跃六年汉晋绵竹城的这幕浩气长存可歌可泣的历史剧本。杨本林老人后来告诉,汉晋绵竹城就在黄许镇,因为古绵竹地是 绵水而不是山地 。江油关陷落,诸葛赡率诸葛尚、张遵、黄崇、李球五位大将率七万蜀兵授涪城(今绵阳),到了黄许的汉晋绵竹城闻知涪城失陷才退守汉晋绵竹关拒敌。邓艾大兵压关攻城,魏蜀两军排阵对垒,若不是开阔平原怎么行军布阵两军对垒?蜀兵五将全悉战死在汉晋绵竹城城南。

▲ 陶瓶

后来,这里相继出现了占地三四亩的几座汉墓。五将战死的地方称为五马归槽。袁家仙女洞麻山梁子下,又发现了一个古墓,内有六口用沙土焙烧的汉制陶棺,长3米左右,高80厘米。可惜这六口陶棺尽被盗墓贼砸碎了。据省文物所长高文说:这崖墓中的陶棺和崖壁上的图腾在全省都很罕见。

尽管史书记载,现存地面文物和历年采集的文物都证明了汉晋绵竹城遗址在黄许,但一些无聊抑或无知的人就是喜欢打口水战假造历史。2004年初,黄许镇领导和区文体局领导把进一步弄清汉晋绵竹城的真实情况报告了区委和区政府、市委、市政府。请省、市文物考古队来黄许初探汉晋绵竹城遗址。2004年9月底,由四川省考古研究院三星堆站站长陈德安教授和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章泽带队,省市考古队在袁家的双江村三组和黄许镇龙安村的七、八、九组范围内采用洛阳铲,共打探眼数百个,基本弄清了汉晋绵竹城城内面积为2.5-3万平方米。老百姓传说的土将台原来是汉晋绵竹城的北城墙,龙安村九组上店梁子为南城墙,西边黄塔公路边为西城墙,东边的绵远河边为东城墙。

中轴线和方位确定后,考古队为了进一步获取证据,10月25日,在土将台上挖了一个深方,28日,又在龙安村七组的农田里挖出了第二个探方。两个探坑掀开一尺多厚的现代耕土层,就发现了丰富的汉晋包括三国时期的丰富文化层。

▲蜀汉时期的绵竹关龙安村至袁家双江村的古城墙遗址

土将台北城墙也显示出来明显的夯土层,城楼柱洞和倒塌的城砖城墙还出土了两疋汉隶体"绵竹城"城墙铭文砖,在这里出土了汉五铢、王莽贺泉,刘备直面五铢等文物。在龙安村七组的探坑中,发掘出了一间汉晋时代民居,有水缸、有石,有盛装汉五铢的钱罐、有用绳纹瓦镶砌的民房街沿和房屋的木柱柱洞和大量汉晋时间居民生活陶片。据市考古队队长刘章泽介绍:在中国历史县级城市的考古中,汉晋绵竹城遗址的文化层最丰富,保存也最为完整。它的进一步发掘,不但有重要的史学学术价值,就是凭在汉晋包括蜀汉三国的许多战役的发生就能和四川三国旅游接轨。

比如说汉中平五年,益州刺史刘焉消灭了号称黄巾的越祗和马相在此地建立了4年之久的益州治地。建安十八年,刘备率军攻雏城在此地坐镇指挥达8个月之久。炎兴元年,诸葛赡、诸葛尚、张遵、黄崇、李球五员蜀将率七万蜀军将士为抗拒邓艾血战于此。西晋惠帝元康元年,巴西石宕人李特、李雄、李流率六万流民在此地举义旗攻下成都后建立了43年的成汉国。所以,对汉晋绵竹城遗址的保护,不仅能了解中国古代战争,而也折射出当时汉晋绵竹城的富庶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汉晋绵竹城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对研究三国文化和发展旅游、利用文化资源发展经济都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蜀汉时期诸葛瞻父子血战绵竹关遗址——汉室志烈

八、血战绵竹关的第二版本

今白马关庞统祠西北 300米处的山上有一座高10米、宽10米、长30余米的平台,《罗江县志》称为"诸葛将台",也习惯称"点将台",应该就是当年诸葛瞻扼守鹿头山的指挥部所在。可惜诸葛瞻将略不足,不善用兵,本应凭险固守,等待姜维大军回援,以便前后夹攻孤军深入的邓艾,却气盛易怒,死拼硬打,"遂战,大败,临阵死,时年三十七。众皆离散……瞻长子尚,与瞻俱没 。诸葛瞻败亡后,邓艾大军直逼雒城(今四川广汉)。蜀汉已无险可守,后主及其亲信更是斗志全无,于是仓促采纳谯周之策,遣使请降。至此,姜维等人已无法再战,只得诈降钟会,欲伺机复,惜乎失败被杀。可以说,鹿头山—绵竹关是蜀汉政权的最后屏障,鹿头山之战——绵竹关之战是蜀汉政权的最后一战,鹿头山的失守,相继带来绵竹关的失守与溃乱,也就标志着蜀汉政权的最后灭亡。

▲蜀汉时期的翠云廊古道——三国兵马必经要道

今天的白马关,是蜀汉时期的鹿头关——《三国演义》中的名关之一。隶属于古绵竹县,在鹿头山。今天地址属于德阳市罗江县白马关镇。地理位置呈"江锁双龙台,关雄五马侯。益州如肺腑,此地小咽喉"鹿头山,东麓纳罗江县城而抵纹江,西麓触绵远河与绵竹故城隔水相望,罗纹江水蟠于东,绵远河呈西绕;东水之流下经中江、三台注入涪水,西之水环平原经金堂聚为沱江。缘此,逶迤绵绵的山岭因两侧江河流向各异而被古代朝廷定为东、西两川的分界,独特的区位又使它成为蜀都北部的"门户"、四川著名古战场。南北朝至隋唐置鹿头关;五代时,移鹿头关戍于绵江(今绵远河)西岸,另置白马关于鹿头山。因此,今天人们熟知的白马关,就是原先的鹿头关,是为正名。

▲蜀汉时期诸葛瞻父子血战绵竹关遗址——魂壮绵竹关纪念祠堂

蜀汉时期的绵竹县域统治现在的绵竹和旌阳区及整个绵远河流域,县城在今天黄许镇北边袁家龙安的绵远河边,蜀汉刘焉曾经把益州牧治所放在这里当做省会。后来才搬到成都去的。黄许镇出东栅子,即有渡口和木质平桥通往对岸的袁家至略坪镇。唐朝以前的蜀道并不经过白马关和罗江万安镇,而是从黄许渡过绵远河到袁家经略坪镇再到北边的文星镇——李调元故里所在的镇,再到清泉镇 、河边镇 、永兴镇至涪城,这条路线丘陵少,地势比较平坦。蜀汉绵竹县城南边保存了今天的秦宓村,汉长庸上阕。德阳县是后来唐朝把绵竹南边划出去设置的。白马关的名字也是唐朝后来改的。绵竹作为成都最后一个关口被攻破以后,战乱不断,人口流散,城市被烧毁,东晋时期就把县城搬到了今天的剑南镇,设置晋熙郡。隋朝又把绵竹县城搬到了今孝泉镇。很快又废除了孝水县,改回叫绵竹县。从此绵竹就在剑南镇一直沿用了至今。

▲蜀汉时期鹿头山鹿头关——今白马关遗址

▲蜀汉时期鹿头山鹿头关——今白马关遗址

始建于清朝的仙人桥、天后宫等都位于黄许,为研究清代石桥、寺庙等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老"德阳八景"之一"仙桥宿雾"中"仙桥"就是指仙人桥。传说仙人桥是秦朝术士韩终和清朝邱道张道师徒修炼得道飞升之处。仙人桥有座邱仙观,观前有两株现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黄桷树,相传为韩终所植。每天下午,仙人桥的雾就开始汇集,一团团、一抹抹凝止不动,一直要到第二天半中午才渐渐散去。每天傍晚雾一起,在绵远河上觅食的成百只鹭鸶就成群结队从河上飞来仙人桥,它们啁啾着绕着黄桷树三匝后才投进树冠。洁白仙鹭的啁啾鸣叫,洁白雾霭的缭绕,将仙人桥置身于仙境中。"仙桥宿雾"之名由此而来。

▲三国时期白马关落凤坡遗址

▲三国时期白马关落凤坡遗址 ——凤雏碑廊

九、黄许镇 是古绵竹辉煌历史开始的地方

清同治十三年《德阳县志》记载的绵阳古渡就是今日的黄许镇。绵远河古称绵水。明、清称绵阳河,黄许镇亦称绵水镇和绵阳镇,民国29年更名为绵远河。绵远河从绵竹清平和茂汶轿壁山奔腾而下,贴鹿头山南下。黄许镇就有了绵阳古渡口。绵阳古渡的兴建,天堑变为通途,是当时古驿道北路干线必经之道。

黄许镇街面后大都设作坊,铺面后都是青一色居家的青瓦小平房四合小院。这种四合院,川西坝人又称着小天井。由于黄许镇比四川任何一处古镇的规模大,所以它的古镇天井不但都要大得多,而且根据地势情况,这种天井从街面的铺面一直向后延伸而建,有两重、有三重、有四重甚至五重天井。这些天井的民房建筑都属木制结构建筑,墙体采用编泥墙和木板墙的大型人字排扇。这些单元似的天井建筑,顺着街面从纵向到横向,在七弯八纵宽巷子和窄巷子割断下,隔离成若干大小天井为个性化小单元而又有机的组合在一起,构成了黄许镇老城区和谐统一的整体建筑大格局。这个曾在德阳地面乃至全省都是建县最早的古镇,其老城区明清风格的建筑宏伟壮观大气,在川西坝子上首屈一指。

省文物专家高文曾说,黄许镇正因为它交通发达,正因为它处在成都向北出川的主蜀道重要位置上,古建筑及文物古迹遗址就极不容易保护下来。黄许镇真要是能像黄龙溪、古里、街子、泰安等古镇那样至少保护一半下来的话,黄许镇就是一座永远吃利息的银行。随着古镇黄许的解放,老城区的建筑和房屋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产权变更。也造成了从解放到现在几十年来各部门各单位各居民各自为阵,随意性地拆毁或改建把个黄许老城区72000㎡的明清建筑物拆得七零八落惨不忍睹,使闻名川西坝的黄许古镇变成了一座中不中西不西土不土洋不洋历史文化尽失而灰头土脸没有发展朝气的"旧"镇。由于黄许镇是交通要道水陆码头,老城区四条街条条街道就成了运送货物的主干道。东街牛王庙下是德阳县十大古渡之一最大的码头绵阳古渡,源源不断从水上运来的货物从码头卸下,又得用鸡公车经东、北两街运向川西各地,从川西各地运来的农副产品又得经东南西北街运到码头,然后装船走水路南下金堂淮口入沱江到成都下长江经重庆甚至入大海。大量的货物也走陆路,北上西安南下成都。所以,黄许镇四条街的青石板街面上都留下了见证历史的二寸左右深的鸡公车车辙印沟。八十年代中期,德阳撤县建市,黄许镇镇社合一,1985至1986年开始拆除青石板街面,才打上水泥混凝土街面。可后经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黄许镇大部房屋遭到了轻重不同的损毁,好些明清时代的小青瓦四合院倒塌严重,地方财政财力有限,又没得到国家对口安排外省区单位来援建,至今5.12地震的断垣残壁依然存在…

▲当今时代黄许镇人民政府办公楼

黄许东栅子外即是绵远河,三国称绵阳古渡,这古渡是黄许镇唯一跨河通道,远远承受不起政治军事、社会经济发展之需,一位罗江富绅刘友鳌在黄许镇做生意,大量的粮食、蔗糖、烟叶等土特产要通过绵阳古渡顺驿道运往成都、重庆。刘友鳌的货经过绵阳古渡必须卸车装船,再卸船装车,这样太麻烦。清同治十年刘友鳌奏请四川总督吴棠,他愿捐款在绵阳古渡上修一座桥,以利国济民。新桥修好,长360米,共有117洞。四川总督吴棠取名为"利济桥",以昭示刘友鳌利国济民之意。利济桥修好后,黄许镇的绵阳古渡就中止了摆渡的使命,成了运输码头。1929年,川军团长王铭章奉命修建川陕公路,将利济桥一边再加宽一块石板,可通汽车。1934年7月5日,绵远河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冲毁利济桥桥洞79孔。致利济桥交通中断。绵阳古渡又恢复了船只摆渡的任务。1946年,经乡人呼吁,国民政府出资培修利济桥,利济桥只可过行人和人力车。1974年6月,古利济桥又遭洪水被冲毁桥洞5孔。古利济桥只剩下了33孔。1963年和1995年,黄许镇两次对古利济桥进行了维修和改建。如今,绵阳古渡早因绵远河季节干枯无水而名存实亡,但就在绵阳古渡的上下500米处,已经建起了两座铁路桥和三座公路桥,而经维修后的古利济桥,仍是黄许镇和周边县镇百姓进入集市贸易的交通要道。

▲当今时代宝成铁路、西成高铁经过的黄许镇古绵竹关地段,远处即为黄许镇与袁家乡的分界坡段

▲当今时代宝成铁路经过的黄许镇古绵竹关地段,图为绵远河洪灾期间铁路职工抢险

十、作者对古绵竹关探幽的历史情结与对黄许政府的工作建议

作者阐述探讨小编了黄许镇——古绵竹关这么多历史典故,主要是基于发小时期对黄许镇的历史情结,1965年9月-1969年1月入读母校黄许中学,与老三届的千余师生在黄许镇的中学校园里度过了我的青少年时期,踏遍了黄许镇的大街小巷都留下了我等的足印,东西南北栅子都有所了解,每周末学校因为基建需要,都要组织同学们头顶洗脸盆,从北栅子出镇,步行约2公里,到宝成铁路桥大桥以北的绵远河坝上游,取装一盆砂子,端或头顶回学校,以便修建学校拌合于水泥砂浆。其实现在考证:我们来来回回经过的路线,恰恰是本文中叙述的古绵竹关遗址地段。因为跨过宝成铁路桥大桥以北的绵远河上游,即是黄许镇与袁家乡的分界地段了。因此,特对开发建设古绵竹关遗址,打造新的旅游景点提出以下工作建议:

1、建议当今的黄许镇委、人大、政府、政协等各套领导班子,对古绵竹关遗址进行深度挖掘,对其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细致的体系研究,开发新的古绵竹关旅游经济增长点。

2、作一套以三国文化打造黄许镇旅游景点的中、长期规划,上报区、市、省、直至中央国务院,争取资金、人财物的各方面支持。

3、求得旌阳区及市政府的规划支持,结合灾后重建的规划布局,重新规划建设这古绵竹关的多多历史典故黄许镇。

4、也可采取政府牵头,引进外地有实力的开发商共同开发建设古绵竹关新的旅游胜地。

5、也可采取引进民间资金、民间集资、或建立古绵竹关开发建设基金会、或参股入股,在旅游产生效益后实行利润分红、或招商引资开发等多种形式,对古绵竹关遗址进行深度挖掘,恢复城池原貌,以形成三国文化的旅游黄金线。

6、把这古绵竹关遗址,规划建设成黄许镇新"8景"甚至"16景",景点名称如下:寻踪绵竹关、绵竹关城墙、遗迹绵竹关、血战绵竹关、魂壮绵竹关、艾克绵竹关、命断绵竹关、绵竹关雄姿、眺望鹿头山、土将台遗址、烟堆子遗址、绵远河古渡、东栅晨曦、仙桥宿雾、东栅渡船、北栅骠骑、南栅骄骏、西栅夕阳。等等。

7、建议黄许镇政府学习白马关政府的打造经验,我在8年前就注意到白马关围绕三国遗址遗迹动作起来了,从庞统祠墓前方新建了八卦广场,并且打开了一条几公里的翠云长廊步道——八卦谷,绿荫森森、山泉叮咚、怪石林立、曲径通幽;结合了三国时期邓艾,诸葛赡父子进军之路线,"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落凤坡、八卦谷、卧龙岗等含诸葛亮走过的地方及三国时期古驿道遗址的开发利用,还巧妙运用灾后重建,拆迁安置百姓,修建出崭新的五丁谷安置区域和倒湾古镇一条街来!这条街道处处以三国文化为内涵,成为白马关镇一道靓丽的新风景线,加之凤雏庄、金牛古道、换马沟、诸葛点将台、庞统祠幕等景点的修缮,近年来巳成旅游胜地,长年游客络绎不绝!加之沿川陕108线公路在此稍有改道,白马关镇沿公路以三国文化旅游景点贯穿改扩建,老百姓家家换新房奔小康,面貌随之焕然一新。

8、1969年至1979年间白马关镇属略坪区,白马关镇那儿冷静冷清,一条街如广福公社规模差不离,没啥人气。而今白马关镇百姓享受了改革开放灾后重建之福气,成了旅游黄金线上的小康之镇,而黄许镇还藏着古绵竹关三国文化那么多的遗址遗迹,其厚重底蕴与还未出土待出土的金钵银罐不去开发,还更待何时呢?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倘若黄许镇通过以上卓有成效的工作,经3-5年或7-8年的努力,使古老的黄许镇,真正成为古蜀道咽喉的一颗光芒璀璨、晶莹剔透的明珠,重新成为三国文化的川西北旅游重镇,焕发出她应有的绚丽多彩之靓丽青春来……

——————————————————————————————————————————————

作者简介:杨得富 1952年1月生,四川德阳人,大学文化。工程师、经济师、高级政工师。 曾当过知青、民办教师、公社民师主任、公社广播站广播员、华西集团四川六建一工程公司工人、团支书、劳资员、成都公司总部秘书、副主任科员、海南公司办公室主任、党支书、绵阳分公司劳资科长、物业公司党支书、副经理、劳务公司经理书记、工程公司党总支书记、副总经理兼工会主席、四川六建公司工会主管、党委工作部主管、华西集团总部志办副主任、副总编辑、绵阳市建委志办副主编、《绵阳市城乡建设志》、《绵阳市建筑志》、《绵阳市建设党史》常务副主编、《华西集团志》常务副主编、《中国建设者》《四川工人日报》《四川建设报》特约通讯员、绵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作协第四届理事等。先后在企业、国家级各类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论文等500余篇。获各类奖项160余项,其中获省市及国家级各类奖项50余项,获国际级奖项2项。

(0)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 推开逻辑之门,从今天开始练逻辑。极客数学帮整理了一些逻辑思维题,大家一起来练习联系,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两对双胞胎在老北京的一个胡同的大杂院里,住着4户人家,巧合的是每家都有一对双胞......

    2023年10月28日
  • 化学大师焰色反应是非常酷炫的现象,也是高中阶段一个小的知识点,难度不大,但还是存在一些容易出错的地方。初中的同学也可以先预习一下。今天化学大师给大家点拨一下。然而这样颜色的火焰你见过吗?......

    2023年10月28日
  •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

    2023年10月28日
  • 生物学中有一类物质在生命活动周期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它就是酶。生物各个生命活动中都有它的身影,它们种类繁多,作用不同很难记忆,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汇总一下高中生物常用的酶分类以及功能。一......

    2023年10月28日
  • 先看一个奇怪的病例:这是一位公司职员,中年男性,经常出差,单位体检时发现右肺阴影:上肺有几个白色小结节,周围有一圈模糊的磨玻璃影,就像光晕一样。因为他没什么症状,也没在意,吃了几天消炎药......

    2023年10月28日
  • #头条创作挑战赛#陈鹤琴是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开拓者,他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鼓楼幼稚园。陈鹤琴一生都致力于从中国国情出发,学习和引进西方教育思想和方法,他通过丰富的实践......

    2023年10月26日 杂谈
  • 婴儿几个月能学会爬行,这可能是个常问常新的问题。2020 年的答案是 7 个半月;时间退到 20 世纪 90 年代,这个答案是 10 个月。正像无数父母所期待的,我们的孩子终于赢在了起跑......

    2023年10月26日 杂谈
  • 物理学是关于大自然规律的知识,往大了说,物理学探索分析大自然所发生的现象,以了解其规则。中考就要到了,物理知识都复习好了吗?接下来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2023年10月26日 杂谈
  • 经考究,“高密”地名的起源,与一个人和一条河有关一个人,是禹。禹,又称大禹。他最卓著的功绩,是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华夏版图为九州,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伟大人物。史书《帝王世纪》中记载......

    2023年10月26日 杂谈
  • 提到中药典籍,肯定有很多人最先想到《本草纲目》和它的作者李时珍。我国中药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2015年,屠呦呦在《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中文演讲中说:在结束之前,我想......

    2023年10月26日 杂谈
  • 3月19日上午,南国早报联合自治区水利厅、南宁市水利局、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黄氏经筋等多家单位,在南宁市北湖路荣和摩客社区广场举行3·22世界水日暨第三十届中国水周“护卫母亲河”......

    2023年10月26日 杂谈
  • ​花苜蓿拼音Huā Mù Xu别名扁豆子、苜蓿草、野苜蓿来源豆科花苜蓿Trigonella ruthenica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华北、内蒙古、陕西、甘肃、四川。功能主治清......

    2023年10月26日 杂谈
  • 日语字母和发音 日语的字母叫假名。假名有两种字体,一种叫平假名、一种叫片假名。平假名是借用汉字的草书形成的,用于书写和印刷。片假名是借用汉字的偏旁冠盖形成的,用于记载外来语和某些特殊词汇......

    2023年10月26日 杂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9015743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