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养殖

大型虾苗养殖技术,虾苗养殖密度

2023-09-08 13:03:10 0

欢迎关注公众号“蔚渔科技”学习更多水产养殖知识回顾2019年小龙虾产业发展势头,今年对龙虾养殖业者来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 受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的影响,一些乘风养苗的养殖业者吃了大亏。 市场需求量小,虾苗泛滥,舍不得出手,想种虾卖,但种法不对劲。 虾苗生长缓慢,池塘里也有水,死亡率也越来越高。 202

欢迎关注公众号“蔚渔科技”学习更多水产养殖知识

回顾2019年小龙虾产业发展势头,今年对龙虾养殖业者来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 受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的影响,一些乘风养苗的养殖业者吃了大亏。 市场需求量小,虾苗泛滥,舍不得出手,想种虾卖,但种法不对劲。 虾苗生长缓慢,池塘里也有水,死亡率也越来越高。 2020年“小龙虾之里”虾苗销量、价格均下降50 % 《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9)》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小龙虾养殖产量163.87万吨,同比增长45.1%。 2019年,中国小龙虾消费市场依然火热。 按2010-2018年养殖产量年均增速测算,2019年全国小龙虾养殖产量约187万吨左右。

一般来说,每年2月下旬是虾苗上市投放的黄金时间。 由于新冠灾祸的影响,虾苗错过了上市的最佳时机,价格也不理想。 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湖北省是全国“小龙虾”养殖大省,占全国小龙虾养殖产量的近50%,湖北省潜江市被誉为“全国小龙虾之乡”。 2020年3月28日,潜江市市长在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召开第五十八次新闻发布会透露,受“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截至2020年3月底,潜江市虾苗销售额30万斤左右,同比减少50%,价格下降50%。

分析认为其原因在于密度过厚,事实确凿,但未能及时改变这一现状,导致今年养殖失败。 其次,带来了风险最低、利润最高的龙虾新型养殖模式——“育分离”。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今年虾苗密度过厚给养殖带来了哪些风险。

1、在饵料管理方面,养殖户在不知道池塘池塘具体存水量的情况下,无法控制饵料的饲喂。 如果按照传统的饲料喂养习惯,龙虾是不够的,因为今年虾苗几乎不卖,所以不管怎么放饲料,总觉得要吃完。 众所周知,小龙虾活动力和斗争力非常高,在密度过大、活动空间不足的情况下,由于食物短缺,再加上龙虾之间互相残杀的比例非常大,扶起地板篮子,残虾就很常见。 长期得不到充分营养的龙虾,体质和活力会下降,自然会不舒服,稍微受点刺激就容易死亡。

2、水质管理方面,密度过大最直观的影响是水泥。 虽然水泥对溶解氧的影响很大,但水泥时,藻类会迅速大量死亡,水草也过一段时间就会停止生长开始腐烂。 当藻类和水草死亡到一定程度,水体缺乏自净能力时,就会陷入恶性循环,池塘水质一直保持肮脏。 虾苗在这种水质中生活,极易死亡,勉强存活下来的也会变大,变成小铁虾。

3、底质管理中,密度大意味着粪便量和死虾数量大幅增加。 如果改底的质量和频率跟不上,死虾和粪便在底部腐烂发酵,会消耗大量底部溶解氧,容易导致龙虾缺氧。 这些有机质还为弧菌等有害细菌提供了良好的繁殖条件,大大增加了龙虾细菌感染的风险。 龙虾残食是同类习性引起交叉感染,有细菌病其发病速度非常快,这也是每年龙虾发病后难治的重要因素之一,但龙虾在这种环境下生长,其成活率和养殖成功率也会大大降低

4、脱皮管理。 像龙虾这样的甲壳动物需要在脱壳中生长,因此脱壳的频率和成功率是养殖是否赚钱的重要因素之一。 脱壳需要积累足够的营养,但水体中微量元素的量是一定的。 脱壳过程中如不重视补钙和微量元素的补充,容易降低脱壳频率和成功率,增加脱壳不遂死亡率。 今年密度比往年高,软壳虾很常见,所以这样的池塘也很难做出高产的虾。

什么是“育成分离”——简单来说,就是把育苗和对虾精养这两项工作分区域进行。 操作方法是通过降水量使大部分虾苗落入环沟,然后在内梗上张挂防爬网,使田面与环沟分离,严密控制田面虾苗密度,同时改种水草后回水。 在田面培育虾,在轮沟继续培育虾苗。 田面对虾区域,通过高营养的补给和高频率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补给,生长速度比普通小龙虾快得多。 田面龙虾部分出售后,用篮子从轮沟里出苗放入田面。 该方案从源头上解决了虾苗池量过大引起的一系列恶性连锁反应,大大降低了养殖风险,非常适合今后的龙虾养殖。

育儿分离的优点:

1、池塘苗量可控,对虾产量有保证。 不用担心池塘的密度太大了,不会变大。

2、龙虾规格齐全,出虾时间一致。 苗塘专心育苗,做好冬季管理,出早苗,精养池塘专心养虾,赶早衰。

3、利润最大化,风险最小化。 苗价好虾苗出,苗价差虾出。

4、成本低,易于管理。 分池区别对待,管理更方便。

5、轮回渔产量高。 切成圆片,种稻前至少可以出两次虾。

单池操作流程:

1、除杂、收割水稻后,围沟除杂后浇水育秧。

2、出苗后,慢慢开始降水,下降到平田面。

3、保持水位,沟内育苗,做好冬季管理。

4、沿内梗铺设围网,圈出整个田面。

5、过了年的2月,开始种草。 草窝种得大一点,以便在2月底之前水草能生长。

6、2月底,开始将围沟苗移田,密度为每亩7000尾左右。

3月初出苗,第一季度对虾预计3月底上市。 这个时候,虾的价格是最高的。 第一季对虾捕获三次后,补上第二季对虾,密度为每亩6000尾。 注意事项:

1、对虾幼苗冬季管理要求较高,要求2月底出苗。

2、水草是关键,要在三周的时间里生长。

3、围网插入工作繁琐。

4、上水不能太早。 不然苔藓容易爆炸。

2个以上池塘的操作流程:

1、育苗池专心育苗,保证苗的规格和密度、上市时间。

2、养虾池,可以冬天一直晾在池子里,把沟里的水排出去。

3、1月中旬发大水,上水至田最大水位,保持5-7天。

4、沟内降水,使田面完全裸露,用农药清除沟内秧苗。

5、沟内连续换水解毒,将农药残留排入田间,2月初水中种草。

6、2月底,放苗前,必须抖网试水24小时,确认没有问题后,解毒放苗。

注意事项:

1、农药残留请务必处理。 杀苗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 12-1月最好。 太早的苗还没出来,太晚的农药残留太大。

2、别忘了不可以往池子里装满农药。 否则残留太大,满池换水工作量大,浪费时间多。 放苗前一定要多试一下苗。

3、把池水养干净不能太早。 否则会长苔藓,容易被水草包围。

4、如果3月初自己育秧的池苗还没出来,建议买高价的苗去精养池,然后再卖自己育秧的池苗。 这相当于转售,可以缩短养殖周期,提前上市。 不要永远等待自己的幼芽,错过虾的价格。

5、3月初出苗后,水位保持30左右,按5%比例投餐,一周后翻。 配合藻菌丰肽捕捞维生素钙,20天左右就可以出虾。

(0)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9015743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