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杂谈

关于成语作茧自缚的出处(趣谈成语学科学)

2023-10-25 08:07:04 0

“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是宋代大诗人陆游《剑南诗稿˙书叹》中的二句,蚕的“作茧自缚”在他的眼中,留给自己的只不过是壮志未酬的一个遗憾写照。然而,蚕蛾却偏偏用自己日复一日的辛劳,默默中走出 “作茧自缚”的驿站,迈向了丝绸的美丽坦道,奉献给了我们人类无数的舒适和美的享受。提到丝绸,这话儿就有点长了,远

“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是宋代大诗人陆游《剑南诗稿˙书叹》中的二句,蚕的“作茧自缚”在他的眼中,留给自己的只不过是壮志未酬的一个遗憾写照。

然而,蚕蛾却偏偏用自己日复一日的辛劳,默默中走出 “作茧自缚”的驿站,迈向了丝绸的美丽坦道,奉献给了我们人类无数的舒适和美的享受。

提到丝绸,这话儿就有点长了,远古时代的中华大地上有着漫山遍野的桑树,我们的祖先在采集野果时发现,一些小虫儿能够吐丝结茧,留下的那些茧壳可以拉出无数的细细长丝,这些长丝就这么被他们拿来制成了丝绒,于是,最早利用蚕丝的事业就这样开始了。

他们先是利用野蚕,后来随着定居生活的开始,野蚕也慢慢被他们拿到室内饲养,逐渐驯化成为了今天的家蚕。无数文物表明,最迟在公元前十六世纪,蚕已经在我国获得广泛家养。到了殷商时期,丝织技术更发展到绫织阶段,能织出平纹、斜纹、花纹等等漂亮的样式。

我国历史上桑蚕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汉代,更造就了汉武帝时期著名的“丝绸之路”,这条路沿着昆仑山北坡西行,经中亚、西亚,一直到了当时的罗马帝国,通过以丝绸为代表的贸易,成就了我国联接各国人民的友好纽带。直至今天,它仍然是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一个古老见证,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正续写出无数的新篇章。

春蚕的生活史

今天,我们所见到的蚕,实际上只不过是蚕蛾的幼虫而已,蚕蛾作为一种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蚕的生命历程

蚕蛾产下的卵很小很小,就像油菜籽那末丁点大,分量很轻,4万来个蚕卵堆在一起,也只不过50来克。每年的四月上旬,当桑树刚刚萌芽,蚕蛾的卵也随之开始孵化,小蚕们恰如其时地破壳而出了。

刚孵出的小蚕,黑色多毛,像蚂蚁一样,被人形象地称作蚁蚕。蚁蚕一出壳就开始吃桑叶,日夜不停地吃啊吃啊,吃了个四五天就会暂停进食,进入第一个休眠期。过了一天左右,当蜕去了一层皮,它们又开始吃桑叶了……。就这样,从蚁蚕到吐丝作茧,要经过27-30天的时间,中间历经四次的休眠期,陆续蜕去四层的皮,每次蜕皮后,这蚕儿便长大了一点。

蚕的每次蜕皮,都是在睡眠中进行,蚕儿虽然看似在睡眠,可体内其实并不平静。原来,蚕的脑神经会分泌出一种脑激素,脑激素同时促使体内生成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保幼激素的功能是使蚕蜕皮后,仍能维持有幼虫的面貌,抑制成虫特征的过早出现,使蚕儿保持在“青春年少”阶段,而蜕皮激素的功能则促使幼虫加速成熟。这两者在对立统一中相反相成,推动蚕儿不断地成长。当蚕长到了五龄期的中期,体内保幼激素基本上就停止了分泌,脱皮激素的机能,这时反而得到了加强,作为蚕蛾幼虫的蚕儿就这样成熟了。

蚕儿每次蜕皮的间隔时间被称为“龄期”, 当蚕儿蜕完四层皮之后,就成了五龄蚕。五龄蚕只要再吃上七至九天的桑叶,蚕儿通体就会呈现出黄色的半透明状态,接着就开始吐丝作茧了。

蚕体内透明的东西就是制造蚕丝的原料,叫做绢丝液。绢丝液一旦被蚕吐了出来,一遇到空气,很快就会凝结成为细丝,不要小看它吐出的这些细丝,竟然可长达1500多米。

蚕吐丝成茧

正由于蚕的食粮——桑叶当中,含有水、蛋白质、糖类、脂肪等等成分。蚕吃进桑叶,经过消化分解,吸收了桑叶中的蛋白质和糖类,生成绢丝蛋白质,绢丝蛋白质形成的绢丝液,经过蚕的吐丝最后就缠绕成了一颗丝茧。

所以,蚕丝既不同于麻纤维,也不同于毛纤维,而是一种生物蛋白质,它完全是由蚕的生命演化而成。

蛹蚕吐丝结茧,就这么把自个儿包裹到了里边,虽然这丝茧看起来封闭得严严实实,里边好像没有什么动静,其实,它在里边正逐渐演变成了一只蛹。

由于外界空气仍可源源不断地通过丝茧上的空隙进入到丝茧里边,蛹蚕也就不断从外界得到氧气,促使体内贮藏的营养物质氧化分解,提供了成蛹所必需的能量,因此蛹不会死去。紧接着,它的身体又经历了从蛹变蛾的蜕变羽化过程,长出完美的翅膀和生殖器官。丝茧就这样保护着蛹和成蛾过程不受外部环境的干扰。

蚕蛹经过13~14天,就会羽化变成一只蛾,蚕蛾在出茧前,会吐出一种碱性液体,溶解掉粘着蚕丝的丝胶,使蚕丝得以分离。然后蚕蛾用头和足把这部分丝拨开形成一个孔洞,终于破茧而出了。

出来的蚕蛾,雌雄各有不同,雌蛾身体比较肥大,腹部末端有毛丝,运动起来有点笨拙。而雄蛾身体则比较瘦小,腹部末端没有毛丝,运动起来较为灵活。此时,雌蛾尾部会释放出一种带气味的求偶信息素,引诱雄蛾过来交尾,交尾后的雄蛾会立即死去,而雌蛾则在产下500多颗卵以后,随之也慢慢离开了这个世界。死亡的原因很简单:是蚕蛾和大部分昆虫一样,它们的口器都已经退化,不可能再吃任何食物,生存和交配所需的养分和能量,全都依靠幼虫时期的积累。在交尾、产卵过程中,体内贮存的养分几乎全都被消耗殆尽,加上蚕蛾体内组织衰退老化,同样也加速了它们的死亡。

中华民族是一个喜爱蚕的民族,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对蚕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蚕儿吐丝至尽而造福于人类,可以够得上是一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动物。你看它,吃的只不过是片片的绿叶,睡得也只不过是苇箔之类,奉献给人类的却是晶莹闪亮的蚕丝,以及制成的美丽、温暖衣衫。它的一生只有四十多天,却是一刻也不停地朝着一个终极目标努力:吐丝、结茧。当吐尽最后一寸丝,还要承担起繁衍后代的任务,然后才终止了自己的奋斗。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众多无题诗中著名的二句。由于历史上科学知识的局限,我们无须对李商隐这位当时的诗人求全责备,他虽然未能认识到“春蚕未死丝先尽”这样一个科学而客观的实际,但作为讴歌春蚕伟大牺牲精神所给予的艺术升华,仍然可谓一语中的,给蚕儿的短暂生命,留下了一个最美好的诠释。

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0)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 1.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_____________2.钻石恒久远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3.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____4.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

    2023年10月25日
  •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养生,比起直接吃水果,不少小伙伴会选择喝鲜榨果汁!因为,相比生吃水果,鲜榨果汁更有利于消化,身体对营养素的吸收速度也会变得更快。而且,每天坚持喝一杯鲜榨果汁真的......

    2023年10月25日
  • 例1: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水。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

    2023年10月25日
  • 装修定制衣柜的时候,很多网友都头疼衣柜的门板选趟门还是掩门呢?今天花花就给大家分析下这两种门板的优缺点,另外文中还会提供30套衣柜门板款式参考哦,本文比较长,请耐心看完。掩门和趟门的简单......

    2023年10月25日
  • “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是宋代大诗人陆游《剑南诗稿˙书叹》中的二句,蚕的“作茧自缚”在他的眼中,留给自己的只不过是壮志未酬的一个遗憾写照。然而,蚕蛾却偏偏用自己日复一日的辛劳,默默中走......

    2023年10月25日
  • 作者 易晖水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和文化属性,它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需要。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多领域多学科知识,在把科学、合理、高效的用......

    2023年10月25日 杂谈
  • 西瓜的原生地在非洲,它原是葫芦科的野生植物,后经人工培植成为食用西瓜。早在四千年前,埃及人就种植西瓜,后来逐渐北移,最初由地中海沿岸传至北欧,而后南下进入中东、印度等地,四五世纪时,由西......

    2023年10月25日 杂谈
  • 寿司是日本传统美食之一,后传入朝鲜、韩国等地。其主要材料是用寿司醋调味过的维持在人体体温的饭块,再加上鱼肉,海鲜,蔬菜或鸡蛋等作配料,其味道鲜美,很受民众的喜爱。寿司的历史关于寿司的起源......

    2023年10月25日 杂谈
  • 在中华美食地图上,不少地方因当地特色美食的加持,火遍大江南北。桂林米粉、兰州拉面、重庆小面、扬州炒饭、金华火腿……而在南阳也有这样一些乡镇,只听名字就让人心照不宣、食指大动。比如白土岗比......

    2023年10月25日 杂谈
  • 古时候,福建省的福州市曾经是茶叶购销的主要集散地之一。在某个时期里,其购销的茶叶主要是绿茶和红茶,后来开始出现乌龙茶。按茶叶的发酵程度 分,绿茶是没有经过发酵的,红茶经过发酵的,乌龙茶则......

    2023年10月25日 杂谈
  • 这是发生在老家那边的故事,据我奶奶说是很久很久以前了。那个年代还没有电灯,那时候我老家二道沟里住着一种妖怪叫魔据说有三米高,手和簸箕一样大,青面獠牙,但是它不吃人,是用手把人痒死,每当晚......

    2023年10月25日 杂谈
  • 荷兰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安东尼•冯•列文虎克最早的显微镜是由一个叫詹森的眼镜制造匠人于1590年前后发明的。这个显微镜是用一个凹镜和一个凸镜做成的,制作水平还很低。詹森虽然是发明显微镜的第......

    2023年10月25日 杂谈
  • [闽南网]我们常说一个人要读书才有出息,很多人都自动理解为,要去学校读书才有出息。不可否认这样的理解其实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其实也没错,但是却曲解了读书意思。读书不是或者不仅是在学校的学习......

    2023年10月25日 杂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9015743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