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杂谈

阿难、迦叶向唐僧索贿,为何如来不管?现在才知道,其中大有深意

2023-08-26 12:04:30 0

“圣僧东土到此,有些甚么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好传经与你去。”《西游记》读到第九十八回——“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相信各位看官都会跟我一样,被阿难、迦叶这两个如来佛祖的高徒的行为给雷倒。堂堂如来佛祖的弟子,这还是在大雷音寺内,竟公然向取经人索要“人事”,也就是礼物。佛祖不是主张“六尘不染

“圣僧东土到此,有些甚么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好传经与你去。”

《西游记》读到第九十八回——“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相信各位看官都会跟我一样,被阿难、迦叶这两个如来佛祖的高徒的行为给雷倒。

堂堂如来佛祖的弟子,这还是在大雷音寺内,竟公然向取经人索要“人事”,也就是礼物。

佛祖不是主张“六尘不染“、”五蕴皆空”吗?怎么?作为如来的弟子,阿难和迦叶的觉悟、修为,就是这种水平?

竟然在大雷音寺里遇到这种事儿,原本对佛祖抱着坚定信仰的唐僧,几乎都快哭出来了。他只能委屈地回答道:“弟子玄奘,来路迢遥,不曾备得。”

阿难、迦叶却笑着说:“好,好,好!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

还好,孙悟空威胁他们,吵吵着要去告诉如来,这二人才传经给唐僧师徒。

后来的事儿,我们都知道。唐僧师徒带走的是无字经,还好燃灯古佛派了白雄尊者去夺取了无字经。经包从空中散落,唐僧师徒这才发现取的是无字经。

愤怒的悟空知道是阿难、迦叶索贿不成,才搞的鬼。所以,他就带着唐僧等人去找如来理论,希望如来能惩治二人。

读到这里,我本以为如来佛祖必定明白其中的缘由,会狠狠地惩罚二位尊者。然而,没想到如来会这么说:

“你且休嚷,他们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因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

如来佛祖不仅护犊子,没有惩罚索要贿赂的阿难、迦叶,竟然还搬出一大堆说辞,支持二人公然索贿的行为。这时候我不禁要问,《西游记》的作者将如来塑造得如此地市侩,到底是怎么想的?

为何《西游记》中,如来佛祖会公然支持阿难、迦叶索贿?

对于这个问题,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都说《西游记》“尊佛抑道”,但作者在最后,为何要对佛祖——佛教进行如此的调侃?

随着年龄的增长,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历史后,我发现,《西游记》中的这段小插曲,与其说是充满戏谑性的调侃,倒不如说是还原一个实事。

佛教是于东汉时期通过西域传入中国的,到了南北朝时期开始流行,其风头之盛,甚至迅速盖过了本土的道教、儒教。

为什么一个外来的宗教,能如此迅速地在中国野蛮地生长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那还不是因为中国本土的宗教不争气啊。不管是道教也好,还是儒教也罢,对于生死的解释,在理论上都存在着缺陷。而外来的佛教呢,则很好地弥补了这个缺陷。

怎么回事儿呢?

这也不难理解。你想啊,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不管什么时候,生死都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

从东汉到南北朝这几百年的时间,中国这片土地上,战乱就不曾中断过。当人们见惯了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君臣相杀、父子相残的场面后,难免就产生了厌世之感。

这时候,人们艰难地活在人世间,就需要用宗教信仰构建的世界观来作为精神的支撑。然而,中国本土传统的宗教,却不能满足人们的这种精神需求。

儒教讲究“敬鬼神而远之”,一心追求天道,服务于政治,天然回避生死这些形而上的问题。

道教呢,他们脱胎于玄学,倒是构建了一套修仙的体系,但是在理论上却漏洞百出、缺乏逻辑。不仅如此,道教追求长生不老,本质上讲,还是用否定死亡的方式去解决生死的问题。

佛教就不一样了,由“万法缘起”,他们推导出一大套逻辑严谨的哲学理论。在神学方面,他们又创造了“轮回”、“业报”之说,解释了生死问题。

因此,佛教一经传入中国,就先在上层社会开始流行起来。

中国社会中的达官贵人们,相信了佛教的“业报”、“轮回”之说,因为害怕自己死后堕入地狱,怕子孙食其恶果,于是,他们纷纷跪拜起慈悲的佛祖,求其怜悯。

不仅如此,他们还分了大片的土地给和尚们,以建筑佛教的寺院,并免除僧人们的赋税杂役,对其捐钱捐物。

作为回报,和尚们则为香主们解释佛经,为其家人们诵经保安、超度亡魂。

就这样,佛教的影响力在中国飞速地发展,甚至连很多皇帝,都皈依了佛门。

佛教寺院坐拥着大量的土地,又不纳税,产出是自己的。而且,出家人有戒律的约束,生活不允许过于奢侈,收入又远远高于消费,每年都有大量的结余。

寺院有大量的钱款,除了救济贫民外,大部分都被投到了民间,去放债取息了。

就拿《水浒传》中的五台山文殊院为例,书中鲁智深下山吃酒,挑担卖酒的汉子对鲁达说:

“我们见关着本寺的本钱,见住着本寺的屋宇,如何敢卖与你吃?”

山下酒店的老板对鲁智深说:

“师父少罪,小人住的房屋也是寺里的,本钱也是寺里的,长老已有法旨,但是小人们卖酒与寺里僧人吃了,便是追了小人们本钱,又赶出屋。因此,只得休怪。”

你看吧,在文殊院周围的数十里范围之内,不但土地和房屋属于文殊院,即便是经商的人的本钱,也都出自于文殊院。五台山文殊院竟然可以支配方圆数十里邻近的老百姓,与其说它是一个寺院,倒不如说它是个地方财团。

从南北朝到隋唐,手握大量现金的佛教寺院,不断兼并着周围的土地,所以和尚们越来越富,生活条件越来越高,以致于老百姓都纷纷抢着出家。

百姓们都出家了,朝廷找谁收租?向谁征发徭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朝廷就不得不出台政策,规定出家人必须办理一个“出家证书”,也就是度牒。沙门有了度牒之后,便可免除徭役。

这时候有人就会问了,达文你说了这么多,跟如来佛祖放纵两个弟子,向唐僧索贿有什么关系呢?

我想,有些聪明的看官也应该已经看出来了。你想啊,不管是如来,还是阿难、迦叶,都说过一句话,“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

我们都知道,唐僧历经千难万险来到西天取经,是以求知为目的。但是,大雷音寺的这帮人可不这么看。虽然,他们也认可,并欣赏唐僧对正统佛法的求知欲,但在他们看来,他们表面上给唐僧的是经书,但本质上却是授予了唐僧在南瞻部洲对正统佛法的独家解释权。

所以,在大雷音寺看来,唐僧取到了经书,就成了大雷音寺在东土大唐的独家代理,就可以在皇帝的支持下开宗立派。当然,也就意味着唐僧回去后会财源滚滚了。

因此,“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潜台词就是,这经书不仅仅蕴含着佛法,它还承载着滚滚的财富,能白给你不成?即便我白给你,你真好意思空手来取?

如果每个来大雷音寺取经的,我们都轻易地给他,每个人都是空手来取,我们坐吃山空,岂不是成了舍身济世了?

结语

此情此景,与欧洲中世纪的天主教会是何其相似啊!教皇通过代理人在各地开枝散叶,通过拉丁文《圣经》的解释权,垄断信徒与上帝的沟通权,再通过贩卖赎罪券来大肆敛财。

所以《西游记》中,如来佛祖纵容弟子向唐僧师徒索要“人事”这段小插曲,何尝不是作者对佛教的一种戏谑与讽刺呢?

END

本文为“达文有话说”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0)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9015743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