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杂谈

四大鬼节,中国四大鬼节,中国四大鬼节顺序排名

2023-08-17 20:22:47 0

上期咱们花了一整篇的时间讲了西方的鬼节万圣节,说到他们的万圣节由于逐渐缺乏宗教的注入和家族崇拜的观念而变成了狂欢节,当然我说的是美式的万圣节。那些老牌欧洲国家还是保留了祭奠先人的传统。不过相比之下咱们中国对于先人的祭奠就相当的庄严隆重了。众所周知,我们传统文化中有3个鬼节,分别是清明节、中元节与寒衣

上期咱们花了一整篇的时间讲了西方的鬼节万圣节,说到他们的万圣节由于逐渐缺乏宗教的注入和家族崇拜的观念而变成了狂欢节,当然我说的是美式的万圣节。那些老牌欧洲国家还是保留了祭奠先人的传统。

不过相比之下咱们中国对于先人的祭奠就相当的庄严隆重了。众所周知,我们传统文化中有3个鬼节,分别是清明节、中元节与寒衣节。但是,如果咱们在严谨一点来说的话,实际上中国有四个鬼节,还有一个上巳节,只不过到了明清之后,这个延续了千年的重要节日就逐渐地和清明节合二为一了。但是我觉得还是有必要跟大家好好聊一聊这个上巳节的。毕竟他起源于春秋时期,有着悠久的历史。

那么老规矩,要聊还得从根儿上聊。咱们就一个个地说我们这四个节日的由来。

其实在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传统节日一般被划分为人节、神节、和鬼节。比如咱们熟悉的春节啊,中秋节啊这些都算是人过的节日,神节一般就是,三月三祭祀沐浴、六月六祭龙王、九月九祭天这些中国古代的神节日,当然,这些节日到了现在就已经脱离了两千多年前的原始功能了。然后就是咱们都熟悉的三大鬼节了,清明、中元和寒衣节。

上巳节:

咱们先说上巳节,上巳节其实就是咱们刚才说的神节三月三,这也是上巳节比较特殊的一个点,因为它既是鬼节也是神节,那咱们就从这里开始说,首先说它作为神节的来源。上巳节最早的活动主要是“祓禊 [fú xì]”,这两个字现在很少用了,单拎出这两个字在马路上拉个人问,问10个人估计的有11个都不认识,就连提问题那个人都不一定认识。因为这是西周时期常用的词汇,他代表一种非常严肃的巫傩仪式,也就是俗称的祭祀仪式,因为当时在中国大地上还没有宗教确立,佛教当时刚刚在印度产生,道教也还要在1000年之后才出现。所以当时的西周还是以巫术作为民间的一种精神活动而存在。

上巳节就是在这个社会基础上出现的,每年到了三月三,人们进行“祓禊”这种巫傩之术。也就是让女巫来为人们洗去那一年的灾祸。主要的活动就是在河边洗澡,就跟现在印度人在恒河边上洗一切的那个意思差不多。到了先秦时期,上巳节的活动就扩展出为亲人招魂以及踏青搞对象这两种新活动。

因为每年三月三正值万物开始复苏的时节,人们认为人类的魂魄也跟万物一样,会随着四季变换,经历萌芽,成长,壮大直到凋零这个过程。所以人们就在每年的三月三来为亲人招魂,让他们在那边的世界不要忘了这边世界的人。

唐朝时期,是上巳节最为鼎盛的时代,不仅民间到这时会成双结对地把酒言欢,就连官方都会组织大宴群臣的活动。不过到了明清期间,上巳节慢慢地就被民间和官方淡化了,并将祭祀和春游这些活动与清明节融合在一起了。

清明节:

那接下来咱们说说清明节,这清明节是唯一一个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特殊日子,因为在唐朝之前,人们还是习惯过上巳节,清明节当时还只不过是一个节气,到了唐朝,上巳节和清明节的过法也基本差不多,甚至是并行的。只不过到了明清之后,上巳节才被清明节吸纳,而清明节的活动也变得越加丰富,什么春嬉啊、禁火啊、寒食啊、祭祀啊才合在一起,您看清明上河图,那里面记载了除上坟之外非常多的民间活动。

那您知道清明节是怎么来的么?还有为什么要吃寒食呢?这些其实是传说和习俗夹在一起演变而成的。

首先咱们说,这个节气和节日为什么叫清明,根据《淮南子-天文》的记载,冬至之后105天,则清明风至,“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而在清明之前的三天,需要寒食禁火,这个禁火其实源自于先秦时期的改火习俗,因为在上古时期,万物有灵,火也不例外,凡是祸害人类形成火灾的火人们认为都是那些成了精的旧火,因为这个火种用的时间太长了,所以他们才成了精而危害人间。

之后,人们在小心供奉火灵的时候,还会对在用的火种进行定期的清理,就是要将它熄灭,让旧火死去,重新点燃新的火种,这就叫做改火。这就是寒食节的前身,因为改火不能当时灭掉再重新点燃嘛,所以人们就将时间定为三天,灭火三天后再重新起新火这样才管用。所以这三天大家就只能将就一下啃菜叶了。

不过后来改火这个习俗没延续下来,反倒是吃寒食的习俗留存到了现在。除了这个历史沿袭的因素外,当时人们还将介子推“不言禄”的传说与清明节结合在了一起。那咱们就再杂说一介子推这个“不言禄”的典故。

首先,介子推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大忠臣,他的主人名为“重耳”,重耳当时遭到了迫害,被迫流亡,而在流亡时期他备受屈辱,最终落到了食不果腹的境地,介子推看到了昔日的主人竟然落得如此境遇,便不由分说地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烹给重耳吃。您没听错,就是给他的主人吃自己的肉。这种博爱有点像佛教中那个舍身饲虎的典故。

介子推用这种方式救了他主人一命。峰回路转,19年后,重耳重新作了国君,也就是当时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东山再起之后,就开始挨个奖赏这些年追随自己的人,但介子推认为重耳能重回王位,这本是天意,跟他帮不帮重耳根本没关系,所以就不愿意接受重耳的奖赏,并且认为如果拿了奖赏就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这就让那些拿了奖赏的大臣们很不爽,好家伙,圣人都让你当了去了,大家就开始对介子推指指点点,所以介子推因此便辞官回到了老家,也就是所谓的“辞官不言禄”的典故。

而晋文公重耳是个重情义的人,一直心心念念自己的救命恩人介子推,便不断派人去请他回来,同时还答应给他加官进爵。但怎奈何,介子推就是不接受。晋文公不罢休,就派兵去把介子推给找回来,介子推得知官兵来请他的消息后便背上老母亲躲进了深山里,官兵实在找不到,便下令烧山,希望用烟火能把介子推逼出来。结果这大火愣是烧了三天三夜,到了儿也没见介子推的人影。大火熄灭后,人们进山搜寻,发现介子推和他的老母亲抱着一颗大树被火烧死了。晋文公得知此事后懊悔不已,为了纪念这个大忠臣,晋文公便把烧掉的这座山改名为介山,还在山上为介子推盖了祠堂。

因为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所以晋文公还下令,为了纪念介子推,以后全国3天不许开火吃热饭,只能吃寒食。这就是清明寒食节的一种民间故事的解读。

中元节:

那简单说完了清明节的由来,咱们接下来说说中元节,这中元节也是很有来头啊。中元节俗称七月半,也就是七月十五,而七月也俗称鬼月,民间相传,每年农历七月一日,阎王就把地狱的大门打开了,让这帮常年禁锢在地狱的鬼魂得以来到人间享受短暂的自由。所以这个月在民间来讲是非常不好的时间,不仅不会在这个月举行婚嫁,就连普通的庆祝聚会都不会安排这个时间,就怕冲了煞。那既然这个月是一个鬼怪盛行的时间,那为什么却叫做中元节这个和鬼没有联系的名字呢,而中元这两个字又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这个节的由来是由儒释道三种文化组合而成的一个很多元的节日。首先咱们说佛教,我想好多人都知道盂兰盆节把,盂兰盆节就是在七月十四和十五这两天,盂兰盆可不是起源一个盆的节日,盂兰盆是梵文“ullambana”的音译,而盂兰是倒悬的意思,根据《盂兰盆经》的记载。

佛祖释迦牟尼的大弟子目键连,得到六大般若智慧,也就是实相般若,境界般若,文字般若,方便般若,眷属般若,和观照般若这六种终极智慧后,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但他的母亲已经去世,没办法,目键连就用法眼视察,结果看到逝去的母亲已经堕入六道轮回中的饿鬼道,变为“饮食障鬼”,这种鬼只要见到食物,食物就会立刻燃烧化为灰烬,所以目键连的母亲已经在饿鬼道中瘦成骨架模样。目键连看到后极其的伤心,就赶快用钵盂盛饭给母亲,可是他无论用什么方式把食物送到母亲嘴边,它们都会立刻化为灰烬。

目犍连急啊,哭着请求佛祖帮助救救他的母亲。可佛祖说:“你母亲罪孽深重,你一人的法力是救不了的,要靠十方僧众的合力才行,佛祖建议他,可以在七月十五日众僧结夏安居修行圆满的日子里,敬设盛大的盂兰盆供,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众僧,依靠他们的发力,才能救出你的母亲。”

我多说一句这个“结夏安居修行”啊,这是佛教中的一种常识知识,这是因为夏天雨水多,所以修行之人一般不会过多地在这个时候外出度化,这个时候各地的弟子们大多都会聚在一起来自我反省和探讨佛法。所以叫做“结夏安居”或者叫做“夏安居”。

那咱们继续说目犍连。目犍连照佛祖的指点去做,在僧众“夏安居”时准备了盛大的素斋,让佛弟子们享用。目犍连用这种方式还真的让他的母亲脱离了饿鬼道。后来佛祖说:“今后凡佛弟子行慈孝时,都可于七月十五日这个佛家人自我悔过的日子里。设百味饮食,举行盂兰盆供,供养众僧,这样做既可为再生父母添福添寿,又可为已逝的父母离开苦海,得到快乐,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七月十五的时候很多人都会祭奠故人的原因之一。受到了佛家的很大影响。

说完了佛家关于七月十五的由来,咱们再来说一说道家,道教自古就有三官三元这种说法,三官就是天官、地官和水官,他们的工作就是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他们代表了上天派驻在三界的长官。凡是三界众生都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三界内的众生善恶他们会及时地向上天汇报。

三界就不用多介绍了吧,道教的三界指的就是“天地人”对应的就是天界也就是神界、地界也就是阴间、人界就是人间。而这三个大官的生日则对应在了,天官正月十五、地官七月十五、水官十月十五。这三个日子就是一年中的上元、中元和下元,也就是民间常说的,上元天官-紫薇大帝赐福、中元地官-清虚大帝赦罪、下元水官-洞阴大帝解厄。这就是道教常说的三元三官。

而七月十五正是中元地官降临定人间善恶之时。这您就明白了吧,为什么人们会在七月十五这天祭奠先人,就是希望可以给身在阴间的故人送去一些人间的祝福。和给地官一些“封口费”。

所以您看,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都和祭奠先人这个主题密不可分,而咱们的儒家就更是提倡“以孝治天下”,这也是‘三纲’“五常”的核心理念之一。孟子说:“道在迩[ěr]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意思是“本来很近的路,却偏偏要跑老远去绕,本来很容易的事,却偏偏要往难处去做,其实,只要人人都亲近自己的亲人, 尊敬自己的长辈,天下就可以太平了。”

儒家经典《大学》里有一句咱们耳熟能详的话,“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也就是俗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孝道又是修身的根本,没有修身就不会有后来的齐家治国平天下。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说中元节其实是儒释道三个思想汇聚而成的一个节日了吧,其实还是我上期讲的,我们的节日中充满了孝道,充满了修身之道,我们节日的习俗是由我们中国文化的道德准则所承载的。

寒衣节:

那过万了中元节,接下来就是寒衣节了,寒衣节的日子是农历的十月初一,也称“十月一送寒衣”,这个节往往和立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要追溯的话,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因为在秦朝时期,十月为岁首之月,也就是民间常说的“十月朔”这种说法,它是秦朝历法中的新年。根据历史的研究,秦朝人起源于西北地区,大部分是戎羌民族,对于他们来说十月份过年本来就是他们旧有的习俗。

大家可能不知道,咱们现在每年过的春节其实在古代中国一直在变化,俗话说,“夏建寅”“殷建丑”“周建子”,“夏建寅”夏代“寅月”也就是正月为岁首,以一月初一为元旦,就是咱们现在再用的春节历法。“殷建丑”,殷就是殷商,商代,商代以农历“丑月”十二月为岁首,以十二月初一为元旦。“周建子”,周代以农历十一月“子月”为岁首,以十一月初一为元旦。到了秦代,历法又变,秦历建“亥”,即以农历十月“亥月”为岁首,以十月初一为元旦。这就是就是咱们刚说的十月朔的说法。

直到汉武帝元封六年,才恢复了夏历,也就是现在的春节,后来除了篡汉的王莽和魏明帝一度改用商历,和唐武则天和唐肃宗曾改用周历外,夏历以农历一月初一为“大年初一”的这种岁首方式一直沿用至今。说得有点多了,咱们再说回秦历的十月朔,秦历之所以把十月作为岁首还有一层原因就是,十月是丰收的季节,咱们新生的农民丰收节虽然没定在十月。但是也定在了秋分这个粮食丰收的时间段上,为的就是庆祝收获的喜悦。

而每当活着的人衣食无忧的时候,咱们中国人原始的生命情感就会驱使我们去感恩和怀念那些逝去的故人,所以在秦历的十月朔,人们不仅会庆祝丰收的喜悦,也会举行祭祀活动。所以这个“十月朔”也叫做“十月朝”。

虽然秦朝在中国历史上只存在了很短的时间,但是“十月朔”这个节日却保留了下来,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庆祝仪式都消失了,但是给故人送去御寒衣物的这个习俗却保留了下来。

寒衣节除了这个历史沿袭的出处之外,还有一个神话故事作为典故,这就是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相传,孟姜女的丈夫范喜良被官府征去了徭役,而孟姜女在十月初一这天启程去给丈夫送去御寒的衣物,当他得知丈夫已经累死并埋入长城脚下之后,就痛哭流涕最终苦塌了长城,然后用带来的寒衣将范喜良的尸骨包裹起来一并火化掩埋。然后殉情自尽了。

总之,不管是历史沿袭还是神话故事,寒衣节都代表了我们中国人骨子里儒家思想的孝悌之道。是我们由内而生的生命情感。

以上就是咱们中国的4大鬼节,您看,中国的这每个鬼节,都充满了孝道德行。这是我们与西方鬼节最大的区别,不仅内涵丰富,次数还多。好了这次的老翟杂说百科就到这里吧。希望这期节目可以帮您重新认识咱们的“鬼节”。

(0)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9015743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