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杂谈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华夏为什么叫中国)

丘静枫 2022-09-02 21:00:01 0

1949年9月,我国的国号正式确立为中国。中国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从西周到清朝,从民国到新中国,“中国”的含义和内容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中国”这个概念并不仅仅是局限于一个国家,还代表着文化的认同感和为人处世的风格等。

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的名字,都有其来源意义,其背后的含义,往往都尤为深刻。

每个人的名字都是一张个人名片,同样国家也是。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此外,中国还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

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够看到中国人的身影、吃到中国菜、听到中国话。

中国的名字,更是传遍全球,众人皆知。

那么你知道中国为何叫中国?中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叫中国的吗?

如果连祖国名字的由来都不知道,是不是有点尴尬呢?

一、我国是从什么时候被称为中国的?

1949年9月,我国的国号正式确立为中国。

很多人觉得,我国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正式称为中国。

其实不是,中国”被当做我国的国名,其实自古有之。

在历史中,“中国”一词的含义,也是经过了不断的演变和发展。

中国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在我国宝鸡陈仓区,曾出土一尊源自西周初年的青铜器,它的名字为“何尊”。

在这尊青铜器的内部刻有铭文,其中有一段文字引入瞩目:“余其宅兹中国”,意思是要居住在天下之中的国家。

这是我国古代首次出现“中国”一词的字眼,但这里指的中国,只是一个纯粹的地理问题,属于地域上的一种说法,并不指国家,而是说这里是整个天下的中心。

这里“中国”的意思,指的是西周的首都。

但这也是一个历史性问题,因为这里所指的地理位置,也是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产生变化的。

在古代,可以代替“中国”的词有华夏、中华、神州、中土等等。

那么,中国在什么时候开始叫做中国的?

“中国”这一名词,也是在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产生其含义的变化。

从最初的地域概念,转变为统治者所统治区域的中心,再到国境之内,以及统治者所统治的领地。

《尚书》作为中国的第一部官方历史史书,“中国”一词最早就是出现在这本书中。

《尚书》写到:“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

意思是说,中国周朝的统治者是受命于天,是上天的旨意来。

就此看来,“中国”这一词似乎最早就出现在周朝时期,并且开始沿用到后世。

但这里的“中国”,其实是西周人对自己所居关中、河洛地区的称呼,还是属于地域概念。

直到东周时,周的附属地区也可以称为“中国”了,“中国”的含义,扩展到包括各大小诸侯国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

随时各国不断地征战,其占领的土地也在不断地扩张,“中国”这一名词之后也成了各国的国境称号。

在秦汉时期,中国这一名词的含义一直在不断扩张,之后成为了我国的通用名号。

但它依然属于地理名词,当时具有民族含义的词,叫做“华夏”。

中原的皇帝将自己所统治的疆土称为“中国”,自己统治的疆土内的子民称为“华夏”,而自己统治的疆土四周,则称为“蛮夷”。

直到宋朝时期,中国才有了国家疆域的概念。

自宋朝之后,中国开始倾向朝国号发展。

元朝时期,忽必烈自称“中国”,派往他国交流的使臣,就曾奉旨称本国为中国。

直到清朝时期,它又再一次发生转变。

顺治帝在位时期,朝中文书,就已将“中国”作为大清统治区域的统称。

到了康熙年间,这样的用法,变得非常常见。

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满族被称为贵族,只要是大清朝的子民,都被称作“中国人”。

在清朝末年,清朝的皇帝将中国和大清朝视为同等称呼,也经常交替地使用它们。

直到多个条约出现之后,“中国”这一称呼就被确定了下来,不仅清朝的统治者称国家为中国,中国这一名词在国际上同样通用。

辛亥革命后,中国来到了民国时期,国家的国号也正式命名为中国。

到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这一国号也被沿用至今。

二、我国为何叫中国?

我国为何叫中国?那自然是有含义的,其背后的意义更是深远重大。

明朝时期,朱元璋统一疆土后,出台了一些政策,如:制定户口制、重农抑商、制铁榜警戒功臣等等。

这些政策是在以往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对统治领域的国家观念,也更加明确和强烈。

朱元璋认为,在他管辖范围内,所有地区都称之为中国。

而从明代开始一直持续到晚清时期,“中国”这一名词开始从王朝统治,衍变成一个国家的名称。

清朝末期,各大敌国开始侵略中国,人民开始意识到,国家受难匹夫有责,民族和国家的统一性是很重要的。

中国这一名词代表着一个国家,同时也代表着56个民族,代表着整个华夏儿女。

要知道清朝时期,清政府所签订的那些不平等条约中,都是以“中国”为落款。

辛亥革命运动后,中国千百年来的封建制度被推翻,民国建立,此时的“中国”便又增添了新的含义,从最初的寓意“中央之国”,如今转变成了天下中心的国度。

在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以后,十几亿中国人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新中国就此成立。

从此以后,人们可以骄傲地称自己是一名中国人。

从西周到清朝,从民国到新中国,“中国”的含义和内容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自古以来,我国的历朝历代,都盛行华夷对立区分二元论,以及“中国者,天下之中”。

千年来,56个民族,在这片大地上逐渐形成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凝聚力,这同样也是文化的包涵度和丰富度的展现。

清王朝在与美国签订的《望厦条约》时,直白地写出了“中华大清国”这几个字;

而在条约的背后,结尾的签名也写了“驻中华顾圣”几个字。

到了后来的《天津条约》中,也是将大清王朝写作“中华大清国”,称呼清朝的帝王为“中华大皇帝”。

在这里,就十分直白地写明了“中华”、“中国”二字。

可以说,此时这几个字广泛地被指代为“大清王朝”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

一直到后来的辛亥革命,“中国”二字才正式作为了中国的国名。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把“中华民国”的国号简称为“中国”,中国以现代国家概念的正式名称才首次被广泛使用。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就正式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为“中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的各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

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都称自己为中国人,“中国”这一概念,被切实地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

大家都因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和骄傲,在这时,多民族的融合也得到了不断地加强和巩固。

这就是我国为何要叫中国,其背后的意义就是:“中国”与“九州”、“华夏”等词一样,都代表中华人民的文化认同和民族意识。

“国”一词从来不只是一个国名,更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文化传承。

三、国外对中国的定义

国外一开始对我国的名称定义,是因为中国乃是世界闻名的瓷器大国。

China一词,一开始源自于波斯语,古波斯人在汉朝时期,通过丝绸之路,把中国的瓷器运回波斯。

在波斯语中,瓷器被称为“chini”,意思就是秦国的瓷器,所以China的由来,是源自于我国的秦朝时期。

古波斯人将“秦国”念作“cin”,传到罗马帝国后就变成了“chini”,最后演变成了今天的china,也就是“中国”在国际上的通用称呼。

此外还有另一种说法,那就是早在东汉时期,我国的昌南镇(就是现在的景德镇),就已经在建造窑坊,进行陶瓷烧制了。

到了唐朝,由于昌南地区的土质十分好,再加上古人们又吸收了南方青瓷,和北方白瓷的优点,创制出一种青白瓷。

这种青白瓷的瓷体晶莹剔透,有着假玉器的美称,故而闻名世界,风靡大江南北,并大量出口欧洲。

在十八世纪之前,欧洲人并不会制造瓷器,所以中国的瓷器,尤其是昌南镇的瓷器,在欧洲非常风靡,大受欢迎。

在欧洲,中国的瓷器,尤其是昌南镇的瓷器,价格也十分昂贵,属于珍宝类的贵重物品。

欧洲人以拥有中国的瓷器为荣,像昌南镇的瓷器,一般只有贵族和家财万贯的富翁才会拥有。

所以,欧洲人将“昌南”作为瓷器(china)和生产瓷器的“中国”(China)的代称。

随着时间的推移,健忘的欧洲人后来竟然将昌南的本意给忘了,只知道它是中国的瓷器,所以china也就代表着中国了。

其实早在二十世纪之初,关于China一词的起源问题,就一直争论不断,众说纷纭。

文僧苏曼殊认为,China其实是起源于古梵文,其初作Cina,就是指华夏的意思。

文僧苏曼殊曾研究过三千年前的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他发现,cina一词最早就出自于这两部书中,其原本的意思是指“智巧”。

他还认为,这是三千四百年前的印度婆罗多王朝时,彼邦人士对黄河流域商朝所治国度的美称。

其实关于china的说法,最为主流的还是源于大秦帝国的音译,这一观点,在1986年出版的《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得到印证。

《剑桥中国秦汉史》第18页,有关于中国的英文China可能来自于秦(Ch’in)的论述:

秦帝国是一个威名显赫的历史时期,秦(Ch’in)这一名称很可能是英文“中国”(China)及各种非汉语中其他同源名称的原型。

例如,“Thinai”和“Sinai”就作为这个国家的名称,出现在公元世纪的希腊和罗马著作中。

但是,中国人由于秦帝国统治的暴政,对它始终非常憎恨,因而反而很少用这个名词来指代自己;

他们在过去和现在,都用“中国”这一常见的名称来称呼自己。

我们中国人讲究立身中正,处事英明,客观,不管对任何事物,或人,永远只有一个中心。

而在中国人的观念,天下也只有一个中心,那就是中国。

所以,“中国”这个概念也并不仅仅是局限于一个国家,还代表着文化的认同感和为人处世的风格等等。

随着中国的不断强盛富强,不仅中国的称呼将响彻世界,同时,有着深厚渊源的中国文化也将影响全世界。

“天下大同,人人为公”的社会思想将会让更多的人接受,中国将引领全世界走向“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平等、相亲、和谐的“世界大同”。

(1)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9015743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