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杂谈

蛐蛐秋虫是什么意思(黄蜂蛐蛐和秋虫的区别)

2023-10-17 15:34:05 0

秋风起,蟋蟀鸣。作为民间古老的娱乐活动,“斗蟋”成了秋季重拾传统的热门游戏。“斗蟋”可不仅是玩儿,作家白峰多年来不但养蟋蟀,还和大家分享“斗蟋蟀”的趣味与文化,他出版了多部关于蟋蟀的著述,这些研究折射出历史的变迁和民间的风俗画卷,很难想象,小小秋虫竟大有乾坤。从小玩虫练就“斗蟋达人”白露之后蟋蟀玩家

秋风起,蟋蟀鸣。作为民间古老的娱乐活动,“斗蟋”成了秋季重拾传统的热门游戏。“斗蟋”可不仅是玩儿,作家白峰多年来不但养蟋蟀,还和大家分享“斗蟋蟀”的趣味与文化,他出版了多部关于蟋蟀的著述,这些研究折射出历史的变迁和民间的风俗画卷,很难想象,小小秋虫竟大有乾坤。

从小玩虫

练就“斗蟋达人”

白露之后蟋蟀玩家四处斗虫忙,其间最大乐趣就在于蟋蟀相斗一刻的精彩刺激。斗蛐蛐是以前孩子们常玩的游戏,许多人的童年是伴随着蛐蛐的厮杀长大的,虽然多数只是业余爱好,但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走进白峰家中,他正在侍弄蛐蛐,书房的地面上、架子上,放满了大大小小的蟋蟀盆,估计有几十只,每只盆内皆有秋虫居住。白峰是齐鲁文化界的知名人士,现任济南市蟋蟀协会副会长,杭州市蟋蟀协会顾问,宁津蟋蟀协会名誉会长、宁阳蟋蟀协会顾问等职务。他担任过《山东文学》编辑,1994年开设了三联书店济南分销店,曾引领了济南的一股文化风潮。

白峰在斗蟋蟀

面前这些蟋蟀可都是白峰千里挑一,精挑细选出来的“大将军”。只见他手持着电筒,扫射着几个罐子里的蛐蛐,不时给各个罐中的蛐蛐喷水或者“打草”(用草梗挑逗蛐蛐,检测体质),有时还用放大镜细细查看……听着秋虫此起彼伏的鸣叫,非常惬意悦耳。

伴随着蟋蟀们的奏鸣曲,白峰谈起自己成为“斗蟋达人”的经历。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七八岁的白峰刚上小学,跟着院里大孩子们一起玩,因为那时没有多少玩具,斗蟋蟀就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有一年,他抓到一只好虫——“正青白牙”的蟋蟀,这只虫战无不胜,咬败了院里几乎所有的蟋蟀。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从那时开始,白峰乐此不疲,后来逐渐走上玩家之路。

斗蛐蛐

是纯粹的中国民俗

每年随着8月初“虫季”的开始,白峰就转战于宁津、宁阳等地,寻找彪悍善战的“猛将”……

花鸟鱼虫之中,斗蟋只是虫类之一端。“斗蛐蛐这个活动辨识性很高,是纯粹的中国民俗。”白峰说,蛐蛐出现的比人类还早,早在侏罗纪时代的化石中就发现了。《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用细致的观察、饱含深情的语言,从生物学的角度介绍了蟋蟀的习性,给读者留下非常深刻的记忆。不过,若论千年来中国玩家对蟋蟀的认知程度,恐怕连写《昆虫记》的法布尔也难以企及。

虽是小虫,但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就有“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的描绘。从《诗经》开始,无论是汉赋、两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文学,还是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对这种小虫都“青眼有加”,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白峰的蛐蛐罐盆

中国人自古喜欢斗蛐蛐,欧洲的西班牙人喜欢斗牛,美国西部牛仔喜欢马术和骑野牛运动。白峰认为,这些不同的习俗并非偶然产生的,它跟先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关。

白峰说,中国人较早地确立了农耕的生活方式。物候、节气,都是在农耕生活这个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对自然的认知,这和中国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是分不开的。有一种观点认为,商代甲骨文中的秋字,其形像就是蟋蟀或蝗虫,古人把蟋蟀鸣叫的季节叫做“秋”。可见,秋虫蟋蟀就是“节令虫”,它与季节密切相连,成为一种物候特征的反映,或者叫“物候虫”。

蟋蟀自古鸣唱至今,除了作为季节虫,古人还发现了它的咬斗习性。据白峰考证,从宋代开始出现斗蟋的文字记载。也有说唐代出现的,那是清代人以讹传讹,唐人诗歌以及记载中主要是以感秋为主,并未提及一个“斗”字。北宋时的陆佃(陆游的祖父)在《埤雅》一书中以三百余字描述了蟋蟀的习性,但并未提及蟋蟀有咬斗的习性,可见直到北宋时斗蟋还没有形成风俗。斗蟋最早是从南宋的都城杭州兴起的,十二世纪中期普遍出现了斗蛐蛐的游戏,从那时开始,历千年时光,这一民俗活动延续至今而没有中断,成为世界上独有的文化景观。

遵王世襄所嘱

完成“古谱评注”

在养蟋蟀的过程中,白峰与一些大家结缘,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王世襄先生,两人的交往成为一段佳话。

白峰与王世襄结识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这段缘分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蟋蟀。王世襄是著名的文物鉴赏家、收藏家,更是著名的“老玩家”。在传统观念中,斗蟋蟀是和“玩物丧志”连在一起的,难入文化殿堂。王世襄花多年时间纂集《蟋蟀谱集成》,收集历代有代表性的蟋蟀古谱十七种。书成以后,又写《秋虫六忆》以为附录,将蟋蟀这一民俗活动引入到文化史的视野当中,让秋虫也“登堂入室”。

白峰说,刚开始读《蟋蟀谱集成》时,感到如坠云里雾里,倒不是不认识里面的字,而是集成中会出现很多不同的谱,常常各家所云莫衷一是。比如清代和民国谱产生巨大差异,其中很多地方相互矛盾,让人越看越糊涂,究竟谁说得对呢?而且有很多难解之谜。“像我们现在玩蟋蟀的人首选是山东宁津、宁阳和河北产地的蟋蟀,明代宣德皇帝为什么舍近求远,不就近在山东、河北选蛐蛐,而从南方的苏州进贡?”白峰说。

著名收藏家王世襄为白峰书写的《秋虫六忆》

当时被很多问题困扰的白峰特别想向王世襄请教,到北京三联书店工作后,经著名出版家、三联书店总经理范用先生的帮助见到王世襄,且成忘年之交。 “老一辈学者特别含蓄,他想成全你,却不多说,只交代你去哪里找谁办件事。范用先生拿了一张王世襄的照片,不动声色地说,麻烦你顺路把照片给王世襄带去,然后就告诉我王先生的住处。”白峰说。

到了王世襄家,茶已经沏好,看得出他是知道我要来的,应该是范用先生提前打过电话了。白峰将自己诸多困惑向王世襄先生求教,有的获得解答,也有他难以解答的。

当时,白峰提议王世襄先生能不能做一个“评注本”或是“眉批本”,给广大蟋蟀爱好者提供一个通晓的蟋蟀谱文本。但王世襄先生当时正忙于整理“鸽经”,还准备着手“摔跤”等数项写作,无暇顾及。不过,王世襄嘱咐“你有此心,又真心喜欢,所提问题有些我也没想过,倘假以时日,能处处留心,你可以做做此事。”此后,白峰常去拜望王世襄先生,畅谈养狗斗虫、民俗文玩,每至秋时,王世襄也来电话询问今年山东出没出好虫,有没有得到好蛐蛐。

令白峰感到欣慰的是,他已遵王世襄所嘱完成《蟋蟀古谱评注》一书,他著述的《中华蛩家斗蟋精要》《解读蟋蟀》《斗蟋小史》等专著也是对王世襄先生的致敬。目前,他正着手《气候作用力——蟋蟀值年将军初探》一书的写作,试图解读自然界的奥秘。

蟋蟀的优劣

是气候变化的生动写照

有了王世襄的鼓励,白峰开始留心蟋蟀方面的史料和一些相关的问题。白峰说:“后来慢慢地居然读出点意思来。比如我发现了中国历代的气候变迁和地缘的关系。蟋蟀看起来很简单,就是个玩物,实际上它关联着中国人的生存方式和情感方式。”

“比如,紫黄(蛐蛐的一种)虽然从清代以来被抬得很高,但事实上,明代嘉靖本《秋虫谱》里只是视为一般间色虫,位列真青、真黄、真紫之次。”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差别?是因为历史上气候冷暖变化起起伏伏,几千年来有很多次大大小小的寒期暖期,气候冷暖既影响着蟋蟀的不同色类,也使最佳产虫带产生南北移动。明代宣德皇帝之所以不要山东、河北的贡虫,而到苏州寻找贡虫,是因为当时气候偏冷,最佳产虫带南移的结果。“蟋蟀谱由于跨越数百年,所以不同时期的人对蟋蟀色类有不同趣味,也折射了气候变迁。蟋蟀本身就是物候生物,其战力受到自然条件严苛的制约,蟋蟀的优劣实为气候变化的生动写照。”白峰说。

白峰出版了多部关于蟋蟀的著述。

杭州成为南宋斗蟋中心,也与气候变迁有关系。白峰说,较之唐代,北宋的气候较为寒冷,唐代长安城里盛开的梅花、宫中栽种的柑橘,到了宋代都已经不能存活了。到了北宋末年,气候的变化忽然加剧了。据著名物候学家竺可桢先生的研究,12世纪是一个寒冷的时期,当时杭州每年的最后一场雪,一般是在阳历3月中下旬,最晚的记录是在阳历4月中旬,这相当于今日河北北部、辽东半岛的情形;公元1111年太湖全部结冰,冰上可以跑运输的马车,可见当时温度之低。

“几千年来,蟋蟀可以视为中国人宇宙观念的一个缩影,是对天地规则自然观的一个体现。”白峰说。

白峰还运用《黄帝内经》的理论,深入地解读蟋蟀,梳理出一条适应天时地利选养和分辨各色蟋蟀的途径。他在书中深层次解读了蟋蟀虫性、虫品、虫色演化与大自然运行规律的因果关系,这在以往的蟋蟀著述中从未涉及。他认为,自然界的季节变化、风寒暑湿,全部都影响着生命的内质和表征,人类如此,蟋蟀亦如此,这与中医理论似乎是一脉相承。气候变异,虫势也会变化,运用五行六气的方法,找出虫色逐年生化的规律,对分辨选养蛐蛐极具价值。而且用这种方法研究蟋蟀的准确率很高,他经常告诉朋友,今年该收哪一种虫,哪一种色的,哪个产区的,有一个大的方向。

白峰曾在文章中写道:悉天地之盈虚,率阴阳以出入,是为“蟋蟀”。这小小秋虫折射出天地的盈虚。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0)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 在一年中最冷时节持续走低的气温使人冻彻心扉同时,它也给人们带来了“冬日限定”的旷日美景雾凇雾凇,俗称树挂是雾中无数0℃而尚未凝华的水汽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形成的景观表现为白色不透明......

    2023年10月18日
  • 看完这个电影,一度陷入压抑的情绪里,不得不说这部电影拍得太真实了,真实的“七年之痒”。一直在思考,为什么Cindy和Dean会走到这一步,想了很久我觉得这个问题需要一分为二去看,一个是爱......

    2023年10月18日
  • 让回家吃饭变得简单又幸福,让家庭充满生活气息,自然需要让下厨变得简单一些啦。小编虽然不是一个正宗的美食家,但绝对是一个小吃货,对于美食从不会糊弄自己。这次我们的大厨准备制作美味的香菇炒黄......

    2023年10月18日
  • 菜板是我们每个家庭中必不可少的物品,而且使用率还非常高,几乎天天都要用到。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选用木质或竹质的菜板,这样的菜板厚实有韧性,用起来特别好用。但是,使用这样的菜板,同样有烦恼......

    2023年10月18日
  • 2009款上海大众桑塔纳3000原车带中控上海大众桑塔纳3000单线串联负触发中控:红 注意: 在左门槛通往主门线束中找注意:防盗器橙色不接、黄黑不接、黄色搭铁、白色和黑色接剪断的下方橙......

    2023年10月18日
  • 鸡蛋,家家户户每天都会吃的一种常见食物。煮鸡蛋、西红柿炒鸡蛋、韭菜炒鸡蛋、鸡蛋羹…不仅味道美味,同时也是吃法多种多样。最关键的是一枚小小的鸡蛋,富含丰富的营养。以上营养是大家最常见普通鸡......

    2023年10月17日 杂谈
  • 我常碰到一些聪明人,他们真的很聪明,能快速地学习一些新的知识,能快速领悟别人的意思。而且他们能够适时地装傻,很傻很天真那种。他们喜欢点头、询问、沉思。另外,有时候也会碰到其他一种聪明的人......

    2023年10月17日 杂谈
  • 双十一刚过,双十二又要来了,天天都在“买买买”,剁手技能满点,可你的维权技能跟得上吗?在消费社会,连售后维权要学的门道也多着呢!前两天,作家六六在微博痛骂中国电信的霸王条款无故断网行为,......

    2023年10月17日 杂谈
  • 可口可乐,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饮料品种,那么可口可乐的保质期多长?可口可乐和雀巢什么关系?可口可乐在中国不仅是一款饮料,更是中国碳酸饮料市场占据很大份额的一家企业。那么,可口可乐的保......

    2023年10月17日 杂谈
  •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起源于上古时, 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2023年10月17日 杂谈
  • “冷冻的肉是僵尸肉,会致癌,是不是真的?”后台收到了一位粉丝的私信。其实我们国家也会储备冷冻肉,国家为了市场调控或者应对各种突发灾害,每年将大量的肉保存在冷库当中。以猪肉为例,保存在零下......

    2023年10月17日 杂谈
  • 小伙伴们每天都会用到刷牙杯,刷完牙后也用水冲洗过,但是有一天突然发现杯子里面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变得脏兮兮的了,脏兮兮的地方其实是水垢,如果发现刷牙杯里水垢,一定要及时清洗干净,小伙伴们为......

    2023年10月17日 杂谈
  • 作者丨王雅文内容产品很容易招骂,因为用户参与感太强。小众产品更容易招骂,因为用户太有想法了。这个名单可以列很长:微博、贴吧、知乎、豆瓣、B站……微博和贴吧,早已经历群情激愤的时刻,不管结......

    2023年10月17日 杂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9015743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